依舒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5
作者
许浚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
关键词
依舒断裂带; 花岗岩; 构造环境; 裂谷; 中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通过对依兰-舒兰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构造环境分析和其它构造背景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依舒断裂带在中生代经历了大陆弧内走滑断裂(T-J32)、造山后期地堑雏形(J33-K11)、被动大陆裂谷(K12-K2)和萎缩(K3)等四个演化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那丹哈达地体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J].
邵济安 ;
唐克东 ;
王成源 ;
臧启家 ;
张允平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7) :744-751
[2]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J].
水谷伸治郎 ;
邵济安 ;
张庆龙 .
地质学报, 1989, (03) :204-216
[3]   吉林省中部老爷岭中段南庆岭北麓印支晚期花岗岩 [J].
常志珍 ;
沙才德 ;
王占英 .
吉林地质, 1984, (03) :23-37+87+89
[4]   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 [J].
王东方 ;
权恒 .
地球科学, 1984, (03) :81-90
[5]  
The accommodation of large strains in the upper lithosphere of the earth and other solids by self-similar fault systems: the geometrical origin of b-Value[J] . Geoffrey King.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8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