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25
作者
徐庆国 [1 ]
黄丰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种子; 机械化; 研究; 杂交种子生产; 转基因; 稻壳颜色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历了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的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1973~1980年)、杂交水稻制(繁)种的技术提高和完善阶段(1981~1990年)和杂交水稻制(繁)种的超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阶段(1991~至今)等3个发展阶段;国外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与制种技术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认为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益及种子生产技术竞争力,今后必须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至今已进行了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父本法、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母本法和稻壳颜色标记法的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制种技术;利用雌性不育系的机械制种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获得小面积成功应用,其余方法还在试验与研究之中。因此,今后需要水稻育种家与农机专家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研究.[D].张德文.安徽农业大学.2007, 09
  • [2] 农林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D].刘秋华.南京农业大学.2003, 03
  • [3] 杂交粳稻制种中机械化栽插的实践与思考
    成建飞
    叶卢亮
    荆敏红
    陈卫民
    谢建康
    夏春风
    [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 (01) : 46+18 - 46
  • [4] 中国种业应积极开辟国际杂交水稻市场
    曾宪平
    [J]. 种子, 2009, 28 (11) : 121 - 124
  • [5] 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王云生
    孙明娜
    周俊峰
    张德文
    朱启升
    杨剑波
    [J]. 杂交水稻, 2009, 24 (06) : 66 - 69
  • [6] 杂交水稻机插秧制种繁种技术研究
    王根连
    魏俞涌
    李金军
    [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10) : 130 - 131
  • [7] 水稻雌性不育突变体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高荣村
    姜程曦
    魏晓星
    陆金根
    李金军
    [J]. 浙江农业科学, 2009, (05) : 853 - 855
  • [8]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童海军
    [J]. 杂交水稻, 2008, 23 (06) : 34 - 35
  • [9] 中国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现状与对策
    吴京华
    罗闰良
    [J]. 中国稻米, 2007, (01) : 11 - 13
  • [10] 杂交水稻种子及技术“走出去”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袁国保
    [J]. 中国种业, 2006, (08) : 37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