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云生 [1 ]
孙明娜 [2 ]
周俊峰 [1 ]
张德文 [3 ]
朱启升 [3 ]
杨剑波 [3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制1号; 混播制种; 苯达松; 残留分析;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9.06.002
中图分类号
S481 [植物化学保护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已建立的苯达松、6-OH-苯达松和8-OH-苯达松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混制1号混播制种田苯达松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稻谷和稻秆、制种田土样中苯达松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但是,恢复系稻谷和稻秆中苯达松残留量较大(稻谷10.36~11.71mg/kg,稻秆3.07~3.53mg/kg),这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苯达松在土壤中的消解速度较快,降解半衰期为4.43~7.29d。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M].李本昌主编;全国农药残留试验研究协作组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苯达松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柱分析 [J].
王云生 ;
孙明娜 ;
高同春 ;
陆徐忠 ;
杨剑波 .
农药, 2006, (02) :113-115
[3]   水环境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J].
薛南冬 ;
王洪波 ;
徐晓白 .
科学通报 , 2005, (22) :2441-2449
[4]   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J].
向太和 ;
杨剑波 ;
黄大年 .
农药, 2004, (05) :217-220+232
[5]   农用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 [J].
张中一 ;
施正香 ;
周清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2) :73-77+89
[6]   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恢复系的研究 [J].
朱启升 ;
王安东 ;
杨前进 ;
李布青 ;
张德文 ;
许家平 .
杂交水稻, 2000, (03) :8-9
[7]   水稻农林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性的遗传及其应用前景 [J].
陈忠明 ;
邹江石 ;
曾大力 ;
钱前 .
杂交水稻, 1999, (02) :41-42
[8]   抗除草剂作物对未来化学农药发展的影响 [J].
曹坳程 ;
郭美霞 ;
蒋红云 ;
张向才 .
生物技术通报, 1998, (04) :23-26
[9]   Occurrence and determination of herbicides and their major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in environmental waters [J].
Laganà, A ;
Bacaloni, A ;
De Leva, I ;
Faberi, A ;
Fago, G ;
Marino, A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2, 462 (02) :187-198
[10]   The environmental occurrence of herbicides: The importance of degradates in ground water [J].
Kolpin, DW ;
Thurman, EM ;
Linhart, SM .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1998, 35 (03) :38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