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6
作者
郭晓东 [1 ,2 ]
刘卫东 [2 ]
陆大道 [2 ]
白永平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影响因素; 节水潜力; 河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基于甘肃省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调查分析,研究了经济发展规模及结构、城镇化、水价、农产品价格与市场规模等因素与区域节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节水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用水弹性系数将逐渐降低,用水总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1996-2008年,河西地区用水弹性系数已由0.11降至-0.06;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用水量将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2011年河西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2.13%,已远高于多重胁迫约束下城市化水平的阈值35.14%;在不同的水价区间,水的需求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充分发挥水价在调节用水需求中的作用,必须在富有需求弹性区间提高水价。目前,河西地区各行业用水价格普遍较低,特别是地下水供水价格和水价构成中的水资源费明显偏低,严重影响到各行业节水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况,是决定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农业产出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农作物的价格及市场规模。河西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特别是高新节水技术主要应用于玉米制种、设施果蔬等市场价格较高且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农作物种植,而在普通粮食作物生产中应用程度低、推广难度大。因此,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建立和完善水价形成及补偿机制,尽快建立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节水技术体系、经济结构体系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变革中的中国水资源管理 [J].
贾绍凤 ;
张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102-106
[2]   用“调适”的观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系统用水 [J].
陆大道 .
中国水利, 2009, (19) :26-27
[3]   城市居民节水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银川市为例 [J].
杨晓荣 ;
梁勇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 (02) :44-47
[4]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J].
刘红梅 ;
王克强 ;
郑策 .
生态经济, 2006, (08) :28-31
[5]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效应分析 [J].
方创琳 ;
孙心亮 .
资源科学, 2005, (02) :2-9
[6]   河西水资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J].
郑华平 ;
刘刚 .
兰州大学学报, 2004, (02) :119-124
[7]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地区为例 [J].
王浩 ;
王建华 ;
陈明 .
中国水利, 2002, (10) :140-144
[8]  
甘肃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0
[9]  
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upporting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Daegu city, South Korea[J] . Yong Zeng,Yanpeng Cai,Peng Jia,Hoogkee Jee.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2012 (11)
[10]  
Improved indicators of water use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for sustainabl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aving[J] . Luis S. Pereira,Ian Cordery,Iacovos Iacovide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