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底层——1990年以来中国阶层研究的进路与转向

被引:3
作者
魏程琳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底层社会; 阶层研究; 中产阶层; 社会断裂; 阶级范式; 本土化; 村治研究;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6.05.006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社会阶层结构被打破重组,以农民、农民工、城市失业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底层社会逐渐形成,但它并未自始进入社会学阶层研究的视野。随着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底层抗争行为日益突出,孙立平等人于1990年代末提出"社会断裂"理论,这标志着底层社会正式进入阶层研究者的视域;然而,几乎所有学者都将底层社会视为上层(精英)社会形成的必然结果,止于道德化的判断和呼吁,并且迅即告别底层转向城市(中产)阶层研究。针对学界阶层研究的理论贫瘠和经验困惑,一些学者做出了重返底层的努力,他们重提"阶级范式"、面向底层社会经验,试图从中提炼出本土化的阶层概念和分析框架,以解读和回应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中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189 +1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