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柳燕
王俊
李芙蓉
刘红
机构
[1]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合肥
[3] 安徽合肥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学; 宿主;
D O I
10.19428/j.cnki.sjpm.2004.11.004
中图分类号
R512.8 [病毒性出血热];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引用
收藏
页码:524 / 525+527 +5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安徽省山林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微小疫源地及汉坦病毒新亚型的发现 [J].
罗兆庄 ;
柳燕 ;
刘红 ;
王以银 ;
赵月萍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05) :40-42
[2]   汉坦病毒汉滩型特殊新亚型的发现 [J].
姚智慧 ;
罗兆庄 ;
俞永新 ;
赵月萍 ;
董关木 ;
王以银 ;
刘文雪 ;
任次早 .
病毒学报, 2001, (03) :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