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探讨

被引:9
作者
庄尚文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权威; 剩余控制权; 政府审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39.41 [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政府审计问题一般采用委托代理框架,但其在分析单一权威制下政府审计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运用"治理域""科层控制""政策指令覆盖度""剩余控制权"等概念范畴,初步构建了分权模式下纳入政府审计的基本模型架构。这一框架的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在"生存约束"和"认可激励"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与委托代理框架的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有所区别。最后在构建的框架中探讨了政府审计对财政分权制度、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互补性,进一步揭示了政府审计的治理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国外治理理论研究:进程与争鸣 [J].
田凯 ;
黄金 .
政治学研究, 2015, (06) :47-58
[2]   分权、集权与政企合谋 [J].
聂辉华 ;
张雨潇 .
世界经济, 2015, 38 (06) :3-21
[3]   国家审计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基于多学科的视角 [J].
晏维龙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5, 30 (01) :3-16
[4]   建设性审计论纲——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审计 [J].
郑石桥 ;
安杰 ;
高文强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3, 28 (04) :13-22
[5]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J].
周雪光 ;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69-93+243
[6]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J].
刘家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6) :60-72+206
[7]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基于国家建构理论的分析 [J].
廖义刚 ;
陈汉文 .
审计研究, 2012, (02) :9-13
[8]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J].
杨肃昌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7 (02) :11-19
[9]   组织治理、机会主义和内部审计 [J].
郑石桥 .
中国内部审计, 2012, (01) :24-31
[10]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