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绿洲植被与环境因子的研究综述

被引:7
作者
曹生奎 [1 ,2 ]
冯起 [2 ]
司建华 [2 ]
张秀风 [3 ]
刘蔚 [2 ,4 ]
常宗强 [2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教育部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治沙站
[4]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植被; 土壤; 地下水; GSPAC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就近10a对额济纳绿洲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得出对额济纳绿洲的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GSPAC系统各组成成分以及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上。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也有研究不足和有待深入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要加强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水动态变化等的研究。②加强"四水"(微观水文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尤其是饱和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浅层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③对黑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甚少,应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④进一步加强天然植被不同部位(根、茎、叶以及果实)水势的研究;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水势变化特点,揭示干旱、盐胁迫环境下植物的抗旱与抗盐机理;加强植物水势对盐胁迫环境的响应研究,重视植物水势与地下水位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研究不同干旱、盐胁迫环境下的植物水势变化,揭示植物受干旱、盐胁迫的过程和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16 / 14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 [11] 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蒸散量及能量平衡分析
    司建华
    冯起
    席海洋
    常宗强
    [J]. 干旱区地理, 2006, (04) : 517 - 522
  • [12]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
    王根绪
    程国栋
    沈永平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1) : 78 - 86
  • [13]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汤奇成
    张捷斌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3) : 226 - 232
  • [14] 黑河过正义峡河川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丁宏伟
    高玉卓
    何江海
    曹炳媛
    [J]. 中国沙漠, 2001, (01) : 65 - 69
  • [15] 额济纳旗绿洲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王心源
    郭华东
    王长林
    刘浩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 60 - 62
  • [16] 干旱荒漠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受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分析
    王根绪
    程国栋
    [J]. 生态学报, 2000, (03) : 363 - 368
  • [17] 黑河流域土地荒漠化及其变化趋势
    王根绪
    程国栋
    [J]. 中国沙漠, 1999, (04) : 72 - 78
  • [18]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
    龚家栋
    董光荣
    李森
    高尚玉
    肖洪浪
    申建友
    [J]. 中国沙漠, 1998, (01) : 46 - 52
  • [19] 黑河下游干旱地区环境变化研究
    孙文新
    曾群柱
    [J]. 中国沙漠, 1997, (02) : 45 - 49
  • [20]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常宗强
    冯起
    苏永红
    吴雨霞
    司建华
    席海洋
    [J]. 干旱区地理, 2006, (04) : 496 -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