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链

被引:10
作者
贾慧聪 [1 ,2 ]
王静爱 [3 ]
杨洋 [4 ]
潘东华 [5 ]
杨佩国 [5 ]
张万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
[4]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
[5]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关键词
灾害链; 干旱; 地震; 寒潮-雪灾; 致灾; 成灾; 区域减灾; 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降水少、纬度高、沙漠戈壁广布、山脉与盆地、高原与平川相间等是旱灾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干旱内陆区的上游山区加强水源保护,半干旱草原区防治荒漠化、沙化,黄河流域中上游区防治水土流失等区域模式。同时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致灾、成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西南和华南干旱灾害链特征分析
    王劲松
    张强
    王素萍
    王莺
    王静
    姚玉璧
    任余龙
    [J]. 干旱气象, 2015, 33 (02) : 187 - 194
  • [2] 基于熵权理论的斜坡地质灾害链综合评判
    刘文方
    李红梅
    [J]. 灾害学, 2014, 29 (01) : 8 - 11
  • [3] 3.11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管理的启示
    吴云清
    翟国方
    李莎莎
    [J].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4) : 22 - 27
  • [4]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崔鹏
    韦方强
    陈晓清
    何思明
    游勇
    党超
    李占鲁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4) : 317 - 323
  • [5] 有关汶川地震灾害链的思考
    高建国
    [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 (02) : 37 - 42
  • [6]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史培军
    [J]. 中国减灾, 2008, (02) : 12 - 15
  • [7] 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灾荒资料研究附视频
    卜风贤
    朱磊
    [J]. 北方论丛, 2007, (06) : 87 - 90
  • [8] 我国沙尘暴特征及其与干旱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耀辉
    张书余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1) : 1169 - 1177
  • [9]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
    陈香
    陈静
    王静爱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 203 - 208
  • [10] 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门可佩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2) : 645 -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