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及其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被引:1
作者
杨竹平,褚启人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花药培养;遗传;亚种间杂种优势;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上海自然条件下,1991年鉴定了5个粳型PGMSR和6个籼型PGMSR的育性转换期。结果表明粳型PGMSR育性转换期明显,不育性稳定;籼型PGMSR无明显的育性转换期。1990~1992年鉴定了农垦585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中的模型PGMSR7001s、5088s、5047s与粳稻品种杂交F1、F2和F1花培获得的二代(H2)群体、粳型PGMSR//PGMSR/粳稻、PGMSR/粳稻//PGMSR/粳稻群体的育性表现。粳型PGMSR与农垦58配制的杂种F2群体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差异,与其它粳稻配制的杂种F2群体育性分离表现为2对主效基因差异。由(PGMSR/粳稻)F1花培获得的花培二代(H2)群体不育株和可育株分离比符合1∶3。表明农垦588产生于农垦58单基因隐性突变,粳型PGMSR不育性受控于2对隐性主效基因。(粳型PGMSR/粳稻//粳型PGMSR/粳稻)F1和(粳型PGMSR//粳型PGMSR/粳稻)F1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分离比分别适合1∶3和1∶1,也证实上述结论。PGMSR与常规粳稻:广亲和系配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粳型PGMSR/籼型WCV)F1和(粳型PGMSR/粳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测交验证 [J].
杨竹平 ;
褚启人 .
上海农业学报, 1994, (02) :1-5
[2]   8个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的等位关系分析 [J].
杨竹平,褚启人 .
上海农业学报, 1994, (01) :20-26
[3]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上海郊区的育性转换及利用 [J].
袁勤 ;
蔡福根 ;
全立勇 ;
张四珍 .
上海农业学报, 1993, (03) :30-34
[4]   我国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新进展 [J].
卢兴桂 .
湖北农业科学, 1991, (07) :38-39
[5]   对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的初步研究——修饰基因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后代表现型值的影响 [J].
薛光行 ;
邓景扬 .
遗传学报, 1991, (01) :59-66
[6]   农垦58S型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J].
梅国志 ;
汪向明 ;
王明全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4) :400-406
[7]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J].
袁隆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1-6
[8]   湖北光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鉴定及其利用途径 [J].
石明松 ;
邓景扬 .
遗传学报, 1986, (02) :107-112+165
[9]   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石明松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2)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