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内营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万林骏
杨家驹
黄青青
苏美仙
万晓红
机构
[1]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SICU
关键词
胰腺炎,坏死性,急性; 早期肠内营养; 24小时存活率; 肠道细菌移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9.3 [饮食疗法、临床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空肠肠内营养 (EN)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早期使用的可行性 ,及其对胰腺炎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6 8只成年 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 12只、实验对照组 (B) 2 7只和治疗组(C) 2 9只 ,均剖腹行胰胆管逆行穿刺和空肠造瘘。 A组经胰胆管注入生理盐水 (NS) 0 .2 ml/10 0 g,B、C组注入质量分数为 3.5 %的牛磺胆酸 0 .2 m l/10 0 g制成 ANP模型。 C组于模型建立 1小时内经空肠造瘘管注入爱伦多 (Elental) ,3次 /2 4 h,每次 10 ml(4184 k J/L )。结果 :胰腺病理检查示 :A组 12只大鼠 (10 0 .0 0 % )胰腺组织基本正常 ;B组 2 7只 (10 0 .0 0 % )和 C组 2 1只 (72 .4 1% )胰腺组织呈片、灶状坏死、出血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C组中另 8只大鼠 (2 7.5 9% )胰腺间质水肿 ,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 2 4小时存活率比 B组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B、C2组间血清钙及淀粉酶水平无差异 (P均 >0 .0 5 )。 3组大鼠血清内毒素 :B、C2组较 A组明显升高 ,C组较 B组明显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3组大鼠肺、肾、肝、脾及 ML N细菌培养计数 (cfu/g) :B、C 2组均较 A组高 ,C组低于 B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ANP大鼠早期经空肠给予肠内营养安全、可靠 ,未加重胰腺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
    吴承堂
    黄祥成
    齐德林
    黎沾良
    张志凌
    [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9, (02) : 104 - 107
  • [2] 质粒载体示踪法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易位的研究
    吴承堂
    黎沾良
    熊德鑫
    祝小枫
    陆连荣
    马诺山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8, (08) : 55 - 58
  • [3] 严重创伤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结构及功能的作用
    邵洪
    尤忠义
    汪仕良
    黎鳌
    田伏洲
    曹卫
    [J]. 中华创伤杂志, 1995, (06) : 39 - 4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