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实体论还是关系论:理论张力、整合逻辑与内涵新解

被引:1
作者
宋爱忠
机构
[1]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 基本交换能力; 实体论; 关系论;
D O I
10.19559/j.cnki.12-1387.2019.03.002
中图分类号
F014.31 [价格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内涵一直有着两种极具张力的理解路向:价值实体论与价值关系论。前者将商品价值本体归结为一种物质性的实体范畴,即人的活劳动耗费;后者认定价值并非某物的实体受创物,而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这两者均具有还原主义色彩和各自的理论缺环。基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可知,价值概念是一个在四大序参量共同作用下、复杂经济环境中演化生成的综合性范畴,而绝非化约后的某种单一之物。其本体论内涵可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该界定之创新在于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个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了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分别对"交换"与"劳动"的悬置。这一整合或许是商品价值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或可为消弭劳动价值论内部"纷争"、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挑战提供选择性核心概念和理论预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价值新概念与唯物史观新境界 [J].
鲁品越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0 (04) :5-15+181
[2]   不能脱离马克思的理论框架来发展劳动价值论 [J].
蒋南平 ;
崔祥龙 .
经济纵横, 2013, (10) :9-12+51
[3]   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另类思维 [J].
郑怡然 .
江汉论坛, 2012, (07) :25-29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争论与现实扩展 [J].
张万余 .
甘肃社会科学, 2012, (03) :203-206
[5]   创新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及其启示——兼与鲁品越教授商榷 [J].
王天思 .
哲学研究, 2011, (03) :17-23
[6]   论本体的实质 [J].
江畅 .
江海学刊, 2008, (01) :5-11
[7]   劳动价值论:反思与争论 [J].
晏智杰 .
经济评论, 2004, (03) :3-5+14
[8]  
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靳毅民, 2007
[9]  
政治经济学教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蒋学模, 2005
[10]  
灯火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晏智杰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