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南部及东海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生态学研究Ⅰ.数量分布

被引:8
作者
徐兆礼
王荣
陈亚瞿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 
[4] 山东青岛 
[5] 上海 
关键词
黄海南部; 东海; 中小型浮游桡足类; 丰度; 回归贡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1981年2-11月在黄海南部及东海(28°~34°N、121°~127°E)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对该海域中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中小型浮游桡足类丰度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桡足类总丰度4季均值为376.40ind·m-3,夏季(846.34ind·m-3)>春季(338.91ind·m-3)>秋季(204.96ind·m-3)>冬季(115.41ind·m-3)。黄海南部(32°N以北)和东海(28°~32°N)调查海域4季均值分别为271.05ind·m-3和403.59ind·m-3,季节变化趋势与全调查区一致,但在夏季,黄海南部平均丰度(492.04ind·m-3)明显低于东海(938.2ind·m-3)。根据优势度和回归贡献分析表明:冬、春、夏3季总丰度分布主要取决于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affinis)等的分布,而秋季主要取决于尖额保猛水蚤(Aegisthusmucronatus)、孔雀丽哲水蚤(Calocalanuspavo)和锦丽哲水蚤(Calocalanuspavoninus)等。文中还对影响中小型浮游桡足类总丰度分布的主要因子盐度、水温和水系等与总丰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近代回归分析.[M].陈希孺;王松桂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  
概率统计计算.[M].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概率统计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9,
[3]   小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J].
王荣 ;
张鸿雁 ;
王克 ;
左涛 .
海洋与湖沼, 2002, (05) :453-460
[4]  
渤海晚春浮游植物粒度分级生物量与初级生产力.[J].宁修仁;刘子琳;蔡昱明;刘诚刚.海洋科学集刊.2002, 00
[5]   山东半岛南部鱼产卵场鳀鱼仔、稚鱼摄食的研究 [J].
孟田湘 .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02) :21-25
[6]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 Ⅱ.桡足类数量分布及变动 [J].
毕洪生 ;
孙松 ;
高尚武 ;
张光涛 .
生态学报, 2001, (02) :177-185
[7]   渤海微型浮游动物及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J].
张武昌 ;
王荣 .
海洋与湖沼, 2000, (03) :252-258
[8]   莱州湾夏季浮游桡足类的摄食研究 [J].
李超伦 ;
王荣 .
海洋与湖沼, 2000, (01) :15-22
[9]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生态学杂志, 1989, (04) :13-15+19
[10]  
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农业部水产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