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的物质生产和积累特性

被引:13
作者
莫钊文 [1 ]
黄忠林 [1 ]
罗锡文 [2 ]
王在满 [2 ]
李武 [1 ]
黎国喜 [1 ]
潘圣刚 [1 ]
唐湘如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华南双季水稻; 机械种植; 物质生产; 物质积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水稻生产机械化];
学科分类号
082801 ;
摘要
为了探明华南双季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的物质生产和积累特性,为水稻生产机械种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置了5种种植方式:人工移栽(P1)为对照,机插秧(P2)、宽窄行精量穴直播(P3)、宽行窄株精量穴直播(P4)和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精量穴直播(P5)4种机械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晚稻P5产量均最高(7.33、7.03t/hm2),抽穗后,早晚稻P5的物质积累量均是最高(16.57、13.92t/hm2),各机械种植方式早晚季物质积累量较对照(P1)物质积累量有增有减,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早晚稻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以P5的最高,分别为5.32、4.74和122.07×104(m2·d)/hm2、163.63×104(m2·d)/hm2;早稻P5群体生长率最高[37.30g/(m2·d)],晚稻P2群体生长率最高[14.92g/(m2·d)];各机械种植方式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以及群体生长率较对照(P1)有增有减,极少部分达到了显著水平。械种植方式具有一定的增产稳产优势,归因于物质生产和积累方面指标的综合优势,以P5效果最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J].
李杰 ;
张洪程 ;
常勇 ;
龚金龙 ;
郭振华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作物学报, 2011, 37 (07) :1235-1248
[2]   不同种植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吴建平 ;
罗锡文 ;
樊启洲 ;
张国忠 ;
周志艳 ;
臧英 ;
杨兵兵 .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03) :457-460
[3]   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积累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J].
吴桂成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高辉 ;
魏海燕 ;
沙安勤 ;
徐宗进 ;
钱宗华 ;
孙菊英 .
作物学报, 2010, 36 (11) :1921-1930
[4]   甬优6号连作晚稻机插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探讨 [J].
王铁忠 ;
贾仁叨 ;
林贤青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3) :157-160
[5]   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及机具 [J].
王在满 ;
罗锡文 ;
唐湘如 ;
马国辉 ;
张国忠 ;
曾山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1 (01) :91-95
[6]   精量穴直播晚稻的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J].
舒时富 ;
郑天翔 ;
贾兴娜 ;
罗锡文 ;
黎国喜 ;
王在满 ;
陈伟通 ;
唐湘如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1 (01) :96-98
[7]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罗锡文 ;
樊启洲 ;
张集文 ;
吴建平 ;
王在满 ;
臧英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9 (01) :1-5
[8]   机插对籼型杂交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程建平 ;
吴建平 ;
王友根 ;
张集文 ;
方磊 .
中国农机化, 2009, (06) :45-48
[9]   精量穴直播早稻的产量形成特性 [J].
唐湘如 ;
罗锡文 ;
黎国喜 ;
王在满 ;
郑天翔 ;
陈伟通 ;
舒时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84-87
[10]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钱银飞 ;
陈烨 ;
徐军 ;
吴桂成 ;
翟超群 ;
霍中洋 ;
戴其根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3) :28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