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和杂草清除时间对半湿润地区农田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南维鸽 [1 ]
李世清 [1 ]
侯红乾 [1 ]
李生秀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施肥;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在半湿润地区中等肥力土垫旱耕人为土上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杂草和作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对氮肥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杂草吸氮量随吸氮量增加而降低;在不同杂草处理全生育期不清除杂草(A)、越冬前清除杂草(B)、返青期清除杂草(C)和拔节期清除杂草(D)的各个处理中,A、B、C和D杂草吸氮量分别占农田植物(作物+杂草)地上部分总吸氮量的1.98%、1.39%、3.99%和3.82%。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35 kg N.hm-2时产量最高,达5 645.1 kg.hm-2,施氮量高于135 kg N.hm-2时,产量趋于稳定。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从不同杂草处理看,以全生育期不清除杂草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43.8%,返青期清除杂草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为26.3%,二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利用效率以越冬期清除杂草处理最高,为42.8 kg.kg-1N,全生育期不清除杂草处理最低,为40.6kg.kg-1N;氮肥生理效率以返青期清除杂草处理最高,为57.5 kg.kg-1N,显著高于其他杂草处理。综合氮效率及产量效率,小麦农田杂草处理时间应该相对较早,以越冬期和返青期清除杂草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生态学报, 2006, (03) :815-822
[2]   农田生态系统杂草的养分和水分效应研究 [J].
张磊 ;
欧阳竹 ;
董玉红 ;
张志诚 ;
潘国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69-72+113
[3]   半干旱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不可忽视的土壤氮库—土壤剖面中累积的硝态氮 [J].
李世清 ;
王瑞军 ;
李紫燕 ;
李凤民 ;
邵明安 ;
李生秀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1-13
[4]   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的研究进展 [J].
李世清 ;
王瑞军 ;
张兴昌 ;
伍维模 ;
邵明安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106-111
[5]   砂质潮土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与氮素平衡 [J].
寇长林 ;
徐建生 ;
王恒宇 .
核农学报, 2003, (06) :476-480
[6]   旱地小麦施氮和地膜栽培的氮素效应与淋溶 [J].
党廷辉 ;
郝明德 ;
郭胜利 ;
蔡贵信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1433-1437
[7]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J].
刘学军 ;
赵紫娟 ;
巨晓棠 ;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2002, (07) :1122-1128
[8]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J].
李世清 ;
李凤民 ;
宋秋华 ;
王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2) :205-209
[9]   氮肥用量和水分淋溶对土壤和小麦氮素平衡的影响 [J].
郭建华 ;
Henry Janzen .
土壤通报, 2000, (06) :259-261+285
[10]   旱地农田生态系统氮肥利用率的评价 [J].
李世清 ;
李生秀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1)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