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继红
陈绍宁
白冰
汤继华
王伟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玉米种子; 人工老化; 蛋白质组;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09.03.01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蛋白质单向和双向电泳的方法研究了人工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老化6 d的种子中14,40 kD 2条多肽的含量有显著差异,14 kD多肽在老化1 d即消失,主要存在于子叶和胚根中;而40 kD的多肽在老化的后期消失,存在于整个胚中.双向电泳发现14(pI 6.2),30(pI 5.8),36(pI 5.5),35(pI 5.5)和22 kD(pI 5.1)多肽的含量在老化6 d的种子中明显减少,40(pI 6.5),29(pI 6.4),15(pI 5.4),21(pI 5.3)和35 kD(pI 5.6)多肽消失,而20(pI 6.5),20 kD(pI 6.7)多肽的含量则显著增加,说明老化的种子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变化 [J].
刘明久 ;
王铁固 ;
陈士林 ;
王春虎 ;
赵新亮 .
核农学报, 2008, (04) :510-513
[2]   衰老奥秘研究最新进展:自由基氧化-非酶糖基化衰老学说 [J].
印大中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1) :7-10
[3]  
Protein modification by the Amadori and Maillard reactions during seed storage: roles of sugar hydrolysi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2 Murthy UMN,Sun WQ.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