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对流云并合形成积层混合云的过程分析

被引:11
作者
李艳伟 [1 ]
牛生杰 [1 ]
罗宁 [2 ]
文继芬 [2 ]
黄浩隽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2]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山地对流云; 积层混合云; 物理特征; 并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利用贵阳市气象台2005和2006年5—9月的地面、高空观测和雷达资料等,分析了41次山地对流云并合形成积层混合云的降水过程。研究发现如果分散的多单体对流云若距离较近,则很可能出现大范围地跨接、合并,则有可能形成范围宽广的片状或带状云系,即积层混合云系。云系形成以后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将前方不断新生的对流单体合并,从而云系前缘强度增强,云系不断维持。整个系统的生命期往往较分散云团更长,并有可能会形成间歇性或连续性降水。本文分析了山地对流云并合形成积层混合云的一些具体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157 / 21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河南省2002年秋季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观测研究 [J].
周非非 ;
廖菲 ;
苏爱芳 ;
周毓荃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483-493
[2]   北涡南槽形势下的辽宁降水性质分析 [J].
沈玉敏 ;
陈宝君 ;
吴曼丽 ;
韩江文 ;
孙欣 .
气象科学, 2008, (03) :348-353
[3]   河南省层状降水云系中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 [J].
翟菁 ;
周毓荃 ;
杜秉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34-42
[4]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模型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J].
周海光 ;
郭富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1) :1-8
[5]   辽宁省7~8月降水回波特征 [J].
宫福久 ;
王吉宏 ;
慕熙昱 ;
李子华 .
气象科学, 2006, (04) :427-431
[6]   一次夏季东北冷涡中积云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J].
耿树江 ;
王建捷 ;
宫福久 .
气象科学, 2006, (02) :149-156
[7]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个例分析 [J].
刘黎平 ;
阮征 ;
覃丹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2) :1193-1201
[8]   半个世纪的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J].
黄美元 ;
沈志来 ;
洪延超 .
大气科学, 2003, (04) :536-551
[9]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Ⅱ)──云相互作用及暴雨产生机制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6, (06) :661-665+667-674
[10]   积层混合云数值模拟研究(I)──模式及其微物理过程参数化 [J].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96, (05) :54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