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典型阶段土壤氮磷有效性

被引:43
作者
詹书侠
陈伏生
胡小飞
甘露
朱友林
机构
[1]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心
关键词
土壤养分供应; PVC顶盖埋管法; Hedley磷分级法; 森林演替; 中亚热带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林演替进展呈现逐步提高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全P、C/N、C/P、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酸性P、总有效P、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表现出此趋势;但反映N、P有效供应的指标,除氨化速率、树脂P和酸性磷酸酶外,在常绿阔叶林中均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N、P供应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初级阶段P的限制性明显强于N,土壤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展过程中可以逐步得到优化而实现协调供应。以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植被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理想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673 / 46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关松荫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6,
[3]  
中国红壤.[M].李庆逵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4]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   Phosphate transport in plants [J].
Frank W. Smith ;
Stephen R. Mudge ;
Anne L. Rae ;
Donna Glassop .
Plant and Soil, 2003, 248 :71-83
[6]   Phosphorus limitation of microbial processes in moist tropical forests: Evidence from short-term laboratory incubations and field studies [J].
Cleveland, CC ;
Townsend, AR ;
Schmidt, SK .
ECOSYSTEMS, 2002, 5 (07) :680-691
[7]   森林土壤氮素有效性的野外估测方法 [J].
陈伏生 ;
曾德慧 ;
范志平 ;
赵琼 .
林业科学, 2007, (S1) :83-88
[8]   城市地被植物麦冬叶片氮磷化学计量比和养分再吸收效率 [J].
陈伏生 ;
胡小飞 ;
葛刚 .
草业学报, 2007, (04) :47-54
[9]   南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演替序列的土壤有机碳氮矿化 [J].
欧阳学军 ;
周国逸 ;
魏识广 ;
黄忠良 ;
李炯 ;
张德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8) :1688-1694
[10]   酸性土壤无机磷研究进展 [J].
沈乒松 ;
张鼎华 .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01)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