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程度”的思考

被引:6
作者
尚尔杰 [1 ]
李正文 [2 ]
王宗礼 [2 ]
林世国 [2 ]
李君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2] 不详
关键词
勘探程度; 认识程度; 探明程度; 勘探阶段; 勘探潜力; 二次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勘探程度的传统内涵是对一个探区地震、钻井等实物工作量投入以及资源探明程度的表征。勘探程度的高低是划分勘探阶段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表征一个探区的勘探潜力。勘探实践表明,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老区富油气区带同样时常取得勘探的突破,而这些油气的发现往往与认识的突破有关。鉴于此,提出勘探程度的完整概念表达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作量实施程度加上认识程度,而且认识程度是勘探程度的核心内涵,是决定勘探发现的关键。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所谓勘探中、晚期探区的勘探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有助于对传统意义上勘探程度很高的老区富油气区带,通过深化认识程度,从而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84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J].
何登发 ;
周新源 ;
杨海军 ;
雷刚林 ;
马玉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1) :19-32
[2]   黄骅坳陷南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成藏机制 [J].
渠芳 ;
陈清华 ;
连承波 ;
张军涛 ;
蔡福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3) :294-300
[3]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一、孔二段构造沉积演化 [J].
薛林福 ;
孙晶 ;
陈长伟 ;
徐兴科 ;
孟庆龙 ;
闫青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02) :62-68
[4]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 [J].
张庆国 ;
鲍志东 ;
宋新民 ;
孙继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57-163
[5]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J].
瞿辉 ;
赵文智 ;
胡素云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4) :1-5+3
[6]   油气勘探状态评价新方法 [J].
方小东 ;
郭元岭 ;
胡兴中 .
河南石油, 2005, (06) :6-8+12+113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富集规律 [J].
王惠民 ;
吴华 ;
靳涛 ;
杨红霞 .
新疆地质, 2005, (03) :278-282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J].
石昕 ;
张立平 ;
何登发 ;
杜社宽 ;
王绪龙 ;
张朝军 ;
管树巍 ;
杨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4) :460-463
[9]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贾承造 ;
赵文智 ;
陶士振 ;
谷志东 ;
侯启军 ;
赵占银 ;
宋立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25-130
[10]   中国石油资源前景与未来10年储量增长趋势预测 [J].
沈平平 ;
赵文智 ;
窦立荣 .
石油学报, 2000, (04) :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