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域条纹环沟藻赤潮的生消过程和环境特征

被引:13
作者
王汉奎
黄良民
黄小平
宋星宇
王华接
伍念君
李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3] 广东省珠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条纹环沟藻; 赤潮; 珠江口;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2年6月4—9日珠江口海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条纹环沟藻Gyrodiniuminstriatum赤潮,面积约150—200km2。赤潮高峰期平均盐度为4.98,细胞密度最高达2.5×106cells·L-1,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60%—77%,持续时间为2d,其后逐渐消失,优势种被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所取代。对该次赤潮的生消过程和环境因子变化的监测分析表明,赤潮盛期表层水体各形态氮的含量较高,是本次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赤潮盛期叶绿素a最大值为136.78mg·m-3,高出正常海区数十倍。DO和pH均出现异常高值现象。从6月9日起出现强降雨天气,是导致本次赤潮逐步消亡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Ⅱ [J].
黄长江 ;
董巧香 .
海洋与湖沼, 2000, (03) :233-238+349
[2]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Ⅲ [J].
黄长江 ;
董巧香 .
海洋与湖沼, 2001, (01) :1-6+117
[3]   实际海域的赤潮生消过程数值模拟 [J].
许卫忆 ;
朱德弟 ;
张经 ;
董礼先 ;
陈耕心 .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598-604
[4]   胶州湾中肋骨条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霍文毅 ;
俞志明 ;
邹景忠 ;
宋秀贤 ;
郝建华 .
海洋与湖沼, 2001, (03) :311-318
[5]   大亚湾五角多甲藻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J].
钟思胜 ;
李锦蓉 ;
罗一丹 .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01) :34-38
[6]   1998年春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及其发生原因的探讨 [J].
王朝晖 ;
齐雨藻 ;
尹伊伟 ;
江天久 ;
谢隆初 .
海洋科学, 2001, (05) :47-50
[7]   厦门潘涂虾池及其附近内湾各态氮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J].
郭丰 ;
聂鑫 ;
黄凌风 ;
周时强 ;
沈国英 .
海洋科学, 2002, (04) :44-48
[8]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I [J].
黄长江 ;
董巧香 .
海洋与湖沼, 2000, (02) :197-204+233
[9]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环境动态与基础生物结构初探 [J].
黄良民 ;
陈清潮 ;
尹健强 ;
温伟英 ;
何悦强 ;
王华祥 .
海洋环境科学, 1997, (0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