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五角多甲藻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被引:17
作者
钟思胜
李锦蓉
罗一丹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五角多甲藻; 赤潮; 环境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 ,分析 2 0 0 0年 5月 4~ 19日在大亚湾澳头海域发生的五角多甲藻 (Protoperidiniumquinquecorne)赤潮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 :海水温度急升和盐度的骤降是赤潮发生的刺激因素 ;由风引起赤潮生物细胞的物理聚集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五角多甲藻对各种营养盐都有明显的需求 ,而对无机氮的需求则以吸收NO3 - N为主 ;赤潮初期拟菱型藻可伴随其迅速繁殖 ,而到后期则存在明显竞争作用 ,拟菱型藻细胞的繁殖受到了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江口海区一次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的多元分析 [J].
黄秀清 ;
蒋晓山 ;
陶然 ;
洪君超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4) :1-5
[2]   我国赤潮新记录种——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的研究 [J].
陈菊芳 ;
齐雨藻 ;
肖咏之 ;
徐宁 ;
李锦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3) :20-23
[3]   两种涡鞭毛藻生长特性的研究 [J].
周名江 ;
颜天 ;
M.Elbrachter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43-347
[4]   南海大鹏湾海洋卡盾藻赤潮发生的环境背景 [J].
齐雨藻 ;
黄长江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37-342
[5]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生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J].
黄长江 ;
齐雨藻 ;
黄奕华 ;
林小涛 .
海洋与湖沼, 1997, (03) :245-255
[6]   诱发海洋褐胞藻赤潮的环境因素分析附视频 [J].
齐雨藻 ;
楚建华 ;
黄奕华 .
海洋通报, 1993, (02) :30-34
[7]   大鹏湾盐田水域赤潮期间水质锰的变化规律 [J].
梁舜华 ;
张红标 .
海洋通报, 1993, (02) :13-16
[8]   夜光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谢健 ;
李锦蓉 ;
吕颂辉 ;
程亲荣 ;
杨炼锋 .
海洋通报, 1993, (02) :1-6
[9]   大鹏湾、大亚湾营养盐含量与赤潮生物关系的初探附视频 [J].
李锦蓉 ;
吕颂辉 ;
梁松 .
海洋通报, 1993, (02) :23-29
[10]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 [J].
邹景忠 ;
董丽萍 ;
秦保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2) :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