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级耕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10
作者
钱凤魁 [1 ,2 ]
董婷婷 [3 ]
王秋兵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坡度; 耕地类型; 景观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坡度是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坡度级的耕地景观格局体现了人类对耕地干扰和利用程度。选择凌源市为低山丘陵区典型,以景观格局理论为指导,借助GIS手段及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开展不同坡度级内耕地类型景观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坡度级内耕地受人为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旱地景观是各坡度内级耕地景观的主体类型,对耕地景观的贡献率最大;水浇地和菜地景观在0°2°坡度级内连通性好,连片度高,属于耕地景观中的优势景观;2°以上坡度级内水田和菜地景观分布较为破碎分散。在0°2°坡度级内,耕地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值差异明显,异质性较强,受人为干扰较大。旱地景观在各坡度级内斑块平均距离最短,受人为干扰大;菜地和水田景观平均距离最长,分布较为分散,受人为干扰小。
引用
收藏
页码:766 / 7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绵阳市涪城区耕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董廷旭 ;
可华明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3, 28 (03) :16-23
[2]   基于空间景观格局的耕地图斑地形因子自动化提取工艺 [J].
解鹏 ;
杨俊 .
测绘通报, 2013, (08) :81-83+102
[3]   基于洛伦茨曲线及景观格局指数的江汉平原地区耕地利用分区研究 [J].
王华 ;
甘昉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 (03) :39-42
[4]   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景观格局 [J].
白元 ;
徐海量 ;
刘新华 ;
凌红波 ;
赵新风 .
土壤学报, 2013, 50 (03) :492-500
[5]   三江平原桦南县景观格局时序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 [J].
王宗明 ;
宋开山 ;
刘殿伟 ;
张柏 ;
张树清 ;
李方 ;
刘焕军 .
生态科学, 2007, (05) :401-407
[6]   浅丘带坝区不同坡度下耕地景观格局分析 [J].
王成 ;
袁敏 ;
魏朝富 ;
李阳兵 ;
蒋伟 .
生态学杂志, 2007, (09) :1424-1431
[7]   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 [J].
郭泺 ;
夏北成 ;
刘蔚秋 .
生态学杂志, 2006, (08) :900-904
[8]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以肃州绿洲为例 [J].
蒙吉军 ;
吴秀芹 ;
李正国 .
生态学报, 2004, (11) :2535-2541
[9]   地形对大兴安岭北坡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格局影响的梯度分析 [J].
孔繁花 ;
李秀珍 ;
尹海伟 ;
王绪高 ;
解伏菊 .
生态学报, 2004, (09) :1863-1870+2092
[10]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 [J].
李秀珍 ;
布仁仓 ;
常禹 ;
胡远满 ;
问青春 ;
王绪高 ;
徐崇刚 ;
李月辉 ;
贺红仕 .
生态学报, 2004, (01) :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