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被引:16
作者
高德胜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道德冷漠; 道德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道德冷漠是对他人道德急需的无响应。既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无反应,也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道德推卸。道德冷漠是不为善,但不为善与为恶异常接近,与为恶可以互相转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应该根据道德冷漠形成的机理,突出同情、愧疚、道德敏感性、道德想象力的培养,以抵抗道德冷漠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J].
高德胜 .
教育学报, 2009, 5 (03) :76-83
[2]   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 [J].
鲁洁 .
教育研究, 1999, (11) :3-10
[3]  
责任与判断.[M].(美) 阿伦特 (Arendt;H.)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心的秩序.[M].倪梁康;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5]  
责任的落寞.[M].(法) 利波维茨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西方文化的终结.[M].(英)R.W.费夫尔(R.W.Fevre)著;丁万江;曾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7]  
他人就是地狱.[M].(法)萨特(Jean-PaulSartre)著;周煦良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现代性与大屠杀.[M].(英)鲍曼(ZygmuntBauman)著;杨渝东;史建华译;.译林出版社.2002,
[9]  
伦理学体系.[M].[德]约翰·戈特利伯·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著;梁志学;李理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