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
被引:40
作者
:
谭伟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谭伟平
机构
:
[1]
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4年
/ 06期
关键词
:
课程;
隐性;
显性;
大学;
人文;
教育;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 ,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 ,它们在不同的方面 ,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 ,是一种非理性教育 ,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 ,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出来。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大学 ,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大学精神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的 ,它是大学的形象和标志 ,是大学的精气神。隐性课程的习得必须要亲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有重要意义 ,能帮助大学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 !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张楚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
张楚廷
[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6)
: 1
-
4
[2]
艺术实现着人性的自由升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宗广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 314
-
318
[3]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邓银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孝感学院教育心理课部
邓银城
陈丁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孝感学院教育心理课部
陈丁堂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02)
: 18
-
21
[4]
凸显人文精神: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
刘惊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惊铎
赵世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赵世超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不详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01)
: 32
-
38
[5]
人文教育的位置
陈思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思和
[J].
社会科学,
2001,
(10)
: 67
-
70
[6]
建立课程的动态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康健
[J].
中小学管理,
2000,
(10)
: 13
-
16
[7]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N]. 李延保.光明日报. 2004
[8]
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献君主编, 2003
[9]
大学教学学[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楚廷著, 2002
[1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应杭,蔡海榕主编, 2000
←
1
2
→
共 12 条
[1]
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张楚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
张楚廷
[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6)
: 1
-
4
[2]
艺术实现着人性的自由升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宗广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3)
: 314
-
318
[3]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邓银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孝感学院教育心理课部
邓银城
陈丁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孝感学院教育心理课部
陈丁堂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02)
: 18
-
21
[4]
凸显人文精神: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
刘惊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惊铎
赵世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赵世超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不详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01)
: 32
-
38
[5]
人文教育的位置
陈思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思和
[J].
社会科学,
2001,
(10)
: 67
-
70
[6]
建立课程的动态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康健
[J].
中小学管理,
2000,
(10)
: 13
-
16
[7]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N]. 李延保.光明日报. 2004
[8]
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献君主编, 2003
[9]
大学教学学[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楚廷著, 2002
[1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应杭,蔡海榕主编, 200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