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岩浆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27
作者
吕志成
段国正
郝立波
李殿超
魏存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贵州贵阳
[2] 长春科技大学
[3] 黑龙江长春
[4] 长春科技大学!黑龙江长春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1.01.017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满洲里 -额尔古纳地区不同时代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晚元古代花岗岩具 S型花岗岩或地壳改造型花岗岩特征 ,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加里东早期花岗岩具 I型、科迪勒拉 I型或 ACG特征 ,代表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 ,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具 S型或地壳改造型特征 ,代表陆 -陆碰撞造山环境 ,加里东期花岗岩记录了多宝山 -牙克石 -伊尔施陆间洋壳消减和闭合的过程。海西晚期花岗岩属富碱低钙钙碱性岩石 ,具 S型花岗岩或 CPG,KCG花岗岩特征 ,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中生代早期岩浆岩形成于蒙古 -鄂霍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所造成的张性似裂谷环境 ,中生代晚期岩浆岩形成于挤压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葛文春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陈明植
    尹成孝
    [J]. 岩石学报, 1999, (03) : 396 - 406
  • [2]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德滋
    周金城
    [J]. 岩石学报, 1999, (02) : 2 - 10
  • [3] 中国东北及邻区若干地质构造问题的新认识
    李锦轶
    [J]. 地质论评, 1998, (04) : 339 - 347
  • [4]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附视频
    林强
    葛文春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闵庚德
    陈明植
    李文远
    权致纯
    尹成孝
    [J]. 地质科学, 1998, (02) : 3 - 13
  • [5] 额尔古纳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徐贵忠
    边千韬
    王艺芬
    [J]. 地质科学, 1998, (01) : 85 - 93
  • [6] 额尔古纳超大型火山热液型铀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罗毅
    王正邦
    周德安
    [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7, (01) : 2 - 11
  • [7] 海拉尔及其邻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与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提出
    夏军
    王成善
    李秀华
    赵万里
    程学儒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4) : 67 - 80
  • [8] 碰撞带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
    N.B.W.Harris
    周频波
    [J]. 地质地球化学, 1988, (06) : 40 - 46+69
  • [9] 大兴安岭的大陆火山岩及其矿化作用
    徐公愉
    [J]. 中国区域地质, 1983, (03) : 39 - 50+151
  • [10] 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的化学组成[M]. 科学出版社 , 鄢明才,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