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形下褐飞虱迁飞的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被引:4
作者
刘垚 [1 ,2 ]
包云轩 [1 ,2 ]
魏巍 [3 ]
陆明红 [4 ]
刘万才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3] 宁夏雷电防护技术中心
[4]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褐飞虱; 地形; Flexpart; WRF; 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褐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它的爆发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并诱发水稻病害,导致水稻减产。研究复杂地形条件下褐飞虱的迁出虫源地、空中迁飞轨迹、降落区,探明复杂地形对褐飞虱迁飞的影响机制,对害虫测报与防治、农业防灾减灾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了分析覆盖复杂地形的大气动力场、温度场、湿度场对褐飞虱迁入及降落分布的影响,采用WRF-Flexpart耦合轨迹计算模式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9月30日—10月3日发生在广东曲江、肇庆、梅县三站和湖北宜昌、安徽东至、江西吉安三站的褐飞虱迁入和降落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揭示复杂地形条件下褐飞虱种群降落和密度分布的时空变化结构。(1)广东曲江、肇庆、梅县三站的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迁入三站的虫源均来自该站点的西北方向。地形较高且复杂多变时,褐飞虱难以穿越且迁飞距离较短、方向多变。(2)湖北宜昌、安徽东至、江西吉安三站的前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当站点附近的山脉较低且有山谷通道,褐飞虱沿山脉顺风方向迁飞,且迁飞距离较远。当山脉地势较高且没有明显的山谷,则褐飞虱遇到山脉阻挡而转向造成种群滞留。(3)褐飞虱迁飞种群的密度沿山脉走向呈带状分布,山坡较为陡峭、断崖显著时,向远离山体的方向迁飞。若山脉由多个山岭构成,则褐飞虱可从其峡谷穿越,密度分布较为分散。(4)强水平气流有利于褐飞虱的远距离迁飞,下沉气流对褐飞虱降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有强下沉气流且气温较高时,有利于褐飞虱种群的降落,并聚集形成高密度迁入区。(5)垂直方向上,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褐飞虱趋向于在暖层中迁飞。褐飞虱密度沿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且密度高值区多分布在较温暖的地区。秋季,褐飞虱降落区多分布在相对湿度50%左右的区域。模拟的褐飞虱迁飞轨迹、迁飞方位角和迁飞距离等与实际发生的褐飞虱迁飞路径和降虫区之间偏差较小,该模拟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我国迁飞性害虫的业务预报水平。未来拟提高测报褐飞虱虫情数据的时空分辨率,以为得到较高准度和精度的模拟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263 / 52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海棠”台风气流场对褐飞虱北迁路径的影响[J]. 王翠花,翟保平,包云轩. 应用生态学报. 2009(10)
[2]   褐飞虱的降落机制 [J].
胡高 ;
包云轩 ;
王建强 ;
翟保平 .
生态学报, 2007, (12) :5068-5075
[3]   稻飞虱的危害及再猖獗机制 [J].
姜辉 ;
林荣华 ;
刘亮 ;
瞿唯钢 ;
陶传江 .
昆虫知识, 2005, (06) :612-615
[4]   褐飞虱迁飞参数的数值模拟 [J].
包云轩 ;
翟保平 ;
程遐年 .
生态学报, 2005, (05) :1107-1114
[5]   我国北方稻区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虫源形成 [J].
封传红 ;
翟保平 ;
张孝羲 ;
汤金仪 .
生态学报, 2002, (08) :1302-1314
[6]   中国盛夏褐飞虱北迁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 [J].
包云轩 ;
程极益 ;
程遐年 ;
储长树 ;
沈桐立 .
昆虫学报, 2000, (02) :176-183
[7]   盛夏褐飞虱北迁大发生的气象背景:个例分析 [J].
包云轩 ;
程极益 ;
程遐年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35-40
[8]   褐飞虱在我国东部地区秋季回迁的三维轨迹研究 [J].
胡继超 ;
程极益 ;
储长树 ;
沈桐立 .
中国农业气象, 1997, (05) :3-8+20
[9]   褐飞虱迁飞的雷达观测与轨迹研究 [J].
程极益 .
环境遥感, 1994, (01) :51-56
[10]  
迁飞过程中昆虫的行为:对风温场的适应与选择[J]. 翟保平,张孝羲. 生态学报. 1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