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救助意愿及救助机制研究

被引:3
作者
王秀花
机构
[1] 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关键词
土族贫困妇女; 文化教育; 救助机制; 求助意愿;
D O I
10.13398/j.cnki.issn1673-2596.2012.06.066
中图分类号
D442.6 [妇女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青海属于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落后,除了全省义务教育工程实施较顺利以外,其他的文化教育培训等都相对滞后,比如:职业教育、土族贫困妇女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尤其是民和县和互助县一些偏远地区,一定数量的土族贫困妇女受文化水平、家庭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教育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她们的经济贫困演变成了精神文化的贫困,所以,通过文化教育使土族贫困妇女精神脱贫就显得尤为重要[1]。因此,我们必须探寻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少数民族贫困妇女文化教育救助机制,推进青海土族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步伐。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9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参政意识探析 [J].
王秀花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8 (05) :39-42
[2]   我国社会救助法实施机制研究 [J].
刘爽 .
法制与社会, 2010, (19) :5-6
[3]   论西部生态脆弱区贫困问题的文化救助 [J].
胡筝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 (04) :21-24+37
[4]   教育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安排与保障体系 [J].
贾汇亮 ;
黄崴 .
中国教育学刊, 2006, (04) :15-18+38
[5]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 [J].
吴捷 .
继续教育研究, 2004, (05) :61-63
[6]   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条件与保证 [J].
田成有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 (03) :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