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煤成油田的制约条件

被引:8
作者
郭春清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煤岩; 煤成油; 煤成油田; 有利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成油田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形成煤成油田的有利条件是:煤系沉积于湖湾沼泽相或三角洲间湾沼泽相,具备较佳的生油显微组分和较好的地球化学综合指标,具备较低的热演化程度、较佳的孔隙结构并经受了适宜的地质营力;含煤盆地在宏观上具备完整的湖(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局部有良好的岩性组合和构造;最直接的标志是已发现的原油或油砂具备典型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即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异常高、饱/芳值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具有反映高等植物生源的甾、萜烷分布特征;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沉积环境偏氧化;富集重碳同位素。表2参46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用光学方法研究煤成油岩石学标志 [J].
魏辉 ;
姚素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6) :32-35+115
[22]   西北侏罗系煤成油研究中的煤田地质学方法 [J].
胡社荣 ;
侯慧敏 ;
吴因业 ;
罗平 .
石油学报, 1997, (04) :14-18
[23]   中国泥盆纪煤生物标志物组成及四环二萜烷的成因 [J].
程顶胜 ;
韩德馨 ;
盛国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42-46+121
[24]   煤成油排驱主要制约因素 [J].
赵长毅 ;
程克明 .
科学通报, 1997, (16) :1755-1758
[25]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 [J].
赵长毅 ;
程克明 ;
王飞宇 .
沉积学报, 1997, (02) :95-99
[26]   吐哈盆地煤系地层中烃类的独特运聚风格初探 [J].
李伟 ;
赵文智 ;
牛嘉玉 ;
张龙海 .
石油学报, 1997, (02) :11-15
[27]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J].
肖贤明,刘德汉,傅家谟 .
沉积学报, 1996, (S1) :10-17
[28]   成烃理论的发展──(Ⅱ)煤成油及其初次运移模式 [J].
黄第藩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5) :432-438
[29]   煤中的惰性组分与煤成油 [J].
陈中凯,胡社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4) :25-27+84
[30]   吐哈盆地煤系烃源岩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初探 [J].
张世焕,王志勇,张朝富 .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1) :29-3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