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两巷合理位置确定

被引:36
作者
薛吉胜 [1 ,2 ]
范志忠 [1 ,2 ]
黄志增 [1 ,2 ]
机构
[1]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两巷布置; 底板损伤; 数值模拟;
D O I
10.13199/j.cst.2012.04.42.xuejsh.015
中图分类号
TD822.1 [];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为合理布置霍洛湾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工作面两巷位置,采用弹塑性力学理论计算了上分层工作面开采底板最大屈服深度,得出了底板破坏深度为8.29 m,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上分层工作面开采对底板的影响,通过对邻近工作面开采过程及巷道掘进的模拟,得出了底板损伤过程及其内部应力变化,确定出下分层22104工作面两巷距上分层22102工作面回风巷水平距离分别为85和300 m,并进行了巷道变形实测,在观测区域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巷道变形破坏。结果表明,利用底板破坏深度及采空区下低应力区等结论确定下分层工作面两巷的合理布置方式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1.0m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 [J].
孙春东 ;
杨本生 ;
刘超 .
煤炭学报, 2011, 36 (09) :1423-1428
[2]   极近距离空间交错采场覆岩破坏规律分析与模拟 [J].
张磊 ;
尹逊亮 ;
陶可 .
山东煤炭科技, 2011, (04) :150-151
[3]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开采巷道布置方案的探讨 [J].
周松江 .
煤, 2011, 20 (07) :42+50-42
[4]   水平应力对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影响分析 [J].
李义宝 ;
康天合 ;
柴肇云 ;
张占春 .
矿业研究与开发 , 2010, (04) :3-4+29
[5]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马甲年 ;
安里千 ;
蔡光顺 ;
石鹏 ;
王明光 .
山西煤炭, 2010, 30 (04) :40-42
[6]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采场顶板结构与控制 [J].
朱涛 ;
张百胜 ;
冯国瑞 ;
张绪言 ;
康立勋 .
煤炭学报, 2010, 35 (02) :190-193
[7]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探讨 [J].
张百胜 ;
杨双锁 ;
康立勋 ;
翟英达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1) :97-101
[8]   极近距离下位煤层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其支护方式 [J].
马全礼 ;
李洪 ;
白景志 .
煤炭科学技术, 2006, (09) :37-39
[9]   采空区下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J].
刘增辉 ;
康天合 .
山西煤炭, 2005, (01) :25-27
[10]   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开采技术 [J].
王雄伟 .
煤炭科学技术, 2004, (12)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