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董先成 [1 ]
郎清 [1 ]
陈忠 [1 ]
蔡洪 [1 ]
赵龙 [2 ]
机构
[1]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梗死; 介入治疗; 纤溶凝血系统; 静脉溶栓;
D O I
10.13241/j.cnki.pmb.2015.15.027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34例,观察1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给予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水平,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2组血流再通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v WF、PAI-1、t PA明显高于对照组,t PA/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d观察1组、观察2组t PA、t PA/PAI-1明显升高,PAI-1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7d,观察1组t PA、t PA/PAI-1明显降低,观察2组v WF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使梗死的血管再次通畅,术后采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且对体内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相比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900 / 290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伴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J].
景坚 ;
徐亮 ;
李军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 (03) :227-229
[2]   急诊诊治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王云 ;
贾亚平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08) :38-40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曹风华 ;
吴正福 ;
陈鹏 ;
陈金妹 ;
李莹 ;
张汉园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03) :542-544+574
[4]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J].
万锦平 ;
张圣 ;
刘克勤 ;
蔡新 ;
娄一萍 ;
陈智才 ;
楼敏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01) :36-42
[5]   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J].
玄丽慧 ;
张娴娴 ;
易琼 ;
景坚 ;
沈雪 ;
徐亮 ;
陈应柱 ;
李军 ;
朱艳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10) :1093-1095
[6]   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J].
李欣 ;
李雯 ;
刘凌云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4) :3287-3288
[7]   阿司匹林片联合氯比格雷片对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影响 [J].
顾力华 ;
庞永诚 ;
陈斌 ;
龚瑞莹 ;
魏丹霞 ;
何绍平 ;
邓红 .
重庆医学, 2013, 42 (10) :1146-1148
[8]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J].
张海欣 ;
顾芳 ;
赵淑芹 ;
胡磊 ;
宋钦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20 (04) :277-280
[9]   联合检测tPA、PAI-1、uPA及uPAR对急性脑梗死诊治及预判的价值 [J].
单平囡 ;
卢志勇 ;
孔园珍 ;
侯韬 ;
宣国红 ;
茹金城 ;
许德顺 .
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 (05) :156-158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后纤溶活性水平的变化分析及疗效的初步观察 [J].
桂树华 ;
胡玲玲 ;
孔亮 ;
殷晓菁 ;
王挺刚 .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8) :3788-3789+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