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动态质押+第三人监管”模式下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被引:21
作者
陆晓燕
机构
[1]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占有改定; 动态质押; 物流企业; 直接占有; 银行; 金融机构; 动产质权; 质权人; 第三人; 权利冲突;
D O I
10.19684/j.cnki.1002-4603.2016.01.011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动产"动态质押+第三人监管"模式在实践中引发权利冲突,各地司法裁量不一。本文认为,通过质物流动,在盘活库存同时不断成立新质权而消灭旧质权,是符合动产质权的质物特定要件的;间接占有人质权银行凭藉直接占有人物流企业的他物控制与他主介绍,以较为经济的方式实现质物留置与质权公示,亦符合动产质权的质物占有要件。然而,实践中质权银行委托的物流企业以报表式监管放弃直接占有,使直接占有回归提供监管场地的出质企业或其委托仓储的第四方企业,构成实质上的占有改定,或质权银行委托的物流企业虽然直接占有,但作该质权银行以外的别主认可,因此引发权利冲突。对此,本文在分析动产质权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识别内容及裁判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物流企业质押监管业务的法律分析 [J].
高伟 .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2, 1 (01) :44-51
[2]   从法律角度看动态动产质押的风险点 [J].
翟立新 .
现代金融, 2011, (04) :53-54
[3]   占有改定与善意取得——兼论民法规范漏洞的填补 [J].
税兵 .
法学研究, 2009, 31 (05) :3-17
[4]   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与我国物权法草案 [J].
王利明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8
[5]  
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 叶金强.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4(01)
[6]  
物权公示论[D]. 孙鹏.西南政法大学. 2003
[7]  
占有改定情形下善意取得的适用问题研究[D]. 顾金伟.暨南大学. 2011
[8]  
观念交付与动产善意取得隔离论[D]. 姚宁怡.中国政法大学. 2010
[9]  
从贺兰山岩画看现代占有制度的起源[N]. 王水明.人民法院报. 2010 (007)
[10]  
民法物权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谢在全,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