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与勘探认识

被引:213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魏志红
李宇平
魏祥峰
机构
[1]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
关键词
勘探发现历程; 气藏特征; 保存条件; 勘探启示; 五峰组—龙马溪组; 涪陵页岩气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以南方复杂构造区高演化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理论认识为指导,于2012年11月28日发现了中国首个商业性开发、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平均测试产量最高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至2015年底气田累计探明储量3805.98×108m3,已完成一期50×108m3年产能建设目标。气田具有源储一体、大面积层状分布、整体含气的特征,是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页岩气田;属于中深层、高压、优质天然气藏;发育深水陆棚优质页岩、具有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后期构造改造较弱是其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在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勘探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强调了保存条件是影响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认为:1盆外地区构造抬升时间、向斜宽度、埋深和断裂是评价页岩气层保存条件的主要参数;2盆缘则需重点评价控盆断裂对页岩气层的影响;3盆内断裂的性质、规模以及高角度裂缝的发育特征是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的关键。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对于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具有以下启示:1页岩气勘探需遵从油气形成的基本规律;2中国南方页岩气具有多个勘探方向,埋深大于4500m的深层、盆外常压区、陆相页岩气是急需探索和攻关的领域;3重视基础、创新思路、发展关键技术是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分析与思考: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J].
郭旭升 ;
胡东风 ;
李宇平 ;
魏祥峰 ;
刘若冰 ;
刘珠江 ;
燕继红 ;
王庆波 .
地学前缘, 2016, 23 (02) :18-28
[2]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玉满 ;
李新景 ;
黄金亮 ;
王淑芳 ;
管全中 ;
张晨晨 ;
王红岩 ;
刘洪林 ;
拜文华 ;
梁峰 ;
吝文 ;
赵群 ;
刘德勋 ;
杨智 ;
梁萍萍 ;
孙莎莎 ;
邱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6) :689-701
[3]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晚期逸散 [J].
魏志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4) :659-665
[4]   中国中上元古界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J].
荆铁亚 ;
杨光 ;
林拓 ;
陈亮 ;
王金意 .
特种油气藏, 2015, 22 (06) :5-9+141
[5]   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 [J].
吴奇 ;
梁兴 ;
鲜成钢 ;
李峋 .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 (04) :1-23
[6]   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与启示 [J].
王志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01) :1-6
[7]   页岩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J].
胡明毅 ;
邱小松 ;
胡忠贵 ;
邓庆杰 .
特种油气藏, 2015, 22 (02) :1-7+151
[8]   南方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实践认识 [J].
郭旭升 .
地质学报, 2014, 88 (07) :1209-1218
[9]   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J].
胡东风 ;
张汉荣 ;
倪楷 ;
余光春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6) :17-23
[10]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J].
郭旭升 ;
胡东风 ;
文治东 ;
刘若冰 .
中国地质, 2014, 41 (03) :89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