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候承载力定量化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20
作者
闫胜军 [1 ,2 ]
何霄嘉 [3 ]
王烜 [1 ,2 ]
曾维华 [1 ]
李春晖 [2 ]
蔡宴朋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气候承载力; 定量评价; 上海市; 城市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3 [城市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气候天然容量、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3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较完整的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天然容量指数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城市气候压力指数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指数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进而构建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评价函数以量化评价结果。以上海市为例,对其气候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它可以描述某一城市时域上的变化,也可以对区域气候承载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并可作为气候预警响应的依据,为我国建立区域气候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技术参考。分析上海市2004—2013年这10年间气候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上海市气候承载力整体劣于基准年值,且因深受气候天然容量的影响而处于较大波动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上海快速城市化对局地气候胁迫的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王原
    喻霞
    吕攀
    杨丹丹
    王祥荣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2) (S2) : 266 - 271
  • [2] 浅论气候容量及其对气候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
    张强
    马芳
    王莺
    宋连春
    马鹏里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06) : 709 - 714
  • [3] 气候容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测度指标[J]. 潘家华,郑艳,王建武,谢欣露.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2)
  • [4] 太湖水质与水生生物健康的关联性初探[J]. 周笑白,张宁红,张咏,牛志春,刘雷,于红霞.环境科学. 2014(01)
  • [5]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沈永平
    王国亚
    [J]. 冰川冻土, 2013, (05) : 1068 - 1076
  • [6] 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系分析
    张燕
    徐建华
    曾刚
    胡青
    [J].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 1328 - 1334
  • [7] 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
    倪九派
    李萍
    魏朝富
    谢德体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5) : 202 - 209
  • [8]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
    吕斌
    孙莉
    谭文垦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 53 - 58
  • [9]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曾维华
    杨月梅
    陈荣昌
    李菲菲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6) : 27 - 31
  • [10] 模糊评价因子的熵权法赋权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邹志红
    孙靖南
    任广平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4) : 552 -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