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15
作者
佘冬立 [1 ,2 ]
邵明安 [3 ]
薛亚锋 [4 ]
俞双恩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变异测量; 土壤保持; 产流产沙; 水蚀风蚀交错带;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探明黄土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通过模拟野外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在小区内采用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空间配置形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坡面小区,测定各小区表层0~6cm土壤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于2007-2008年连续监测各小区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减流减沙效应。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植被类型混合利用坡面(从坡顶至坡底)小区(包括柠条-豆地-苜蓿小区、苜蓿-豆地-柠条小区、柠条-苜蓿-豆地小区、豆地-苜蓿-柠条小区)土壤表层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呈明显的斑块镶嵌格局,与土地利用结构一致,易于形成径流侵蚀的自我调控系统。相对于单一利用的坡耕地小区,各混合利用格局可以对坡面径流侵蚀有效拦截。其中柠条-豆地-苜蓿小区的年侵蚀模数最低,2年的减蚀率分别达到98%和94%。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镶嵌格局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土区农草混合利用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J].
佘冬立 ;
邵明安 ;
俞双恩 .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1 (07) :57-63
[2]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矿质氮空间变异性 [J].
佘冬立 ;
邵明安 ;
俞双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6) :89-96
[3]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J].
李广 ;
黄高宝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85-90
[4]   近5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J].
信忠保 ;
许炯心 ;
余新晓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129-1139
[5]   黄土高原地区流域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J].
张学霞 ;
陈丽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S2) (S2) :95-102
[6]   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动 [J].
孟庆华 ;
傅伯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3) :116-121
[7]   Impacts of land-use pattern on soil water-content variability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J].
She, D. L. ;
Shao, M. A. ;
Timm, L. C. ;
Sentis, I. Pla ;
Reichardt, K. ;
Yu, S. E. .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SOIL AND PLANT SCIENCE, 2010, 60 (04) :369-380
[8]   Effectiveness of vegetation barriers for marly sediment trapping [J].
Rey, F .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04, 29 (09) :1161-1169
[9]  
Analysis on soil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Danangou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 Jun Wang,Bojie Fu,Yang Qiu,Liding Chen.Catena . 2003 (1)
[10]  
Scales and processes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distribution in drylands: results from the Rambla Honda field site in Southeast Spain[J] . J Puigdefabregas,A Sole,L Gutierrez,G del Barrio,M Boer.Earth Science Reviews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