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下的一次暴雨预报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15
作者
陈淑琴 [1 ]
徐燚 [2 ]
曹宗元 [1 ]
刘菡 [1 ]
陈梅汀 [1 ]
机构
[1] 浙江省舟山市气象台
[2] 浙江省气象台
关键词
热带低压; 冷空气; 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三个阶段,从水平、垂直方向分析了2014年8月18—20日冷空气和热带低压共同作用下的浙江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垂直运动过程,以及对流不稳定特征,总结预报失败原因。结果表明:(1)第一阶段浙北的暴雨主要是由冷锋引起的,但南海热带低压的存在加强了西南暖湿气流,使得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变形场锋生作用。预报偏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到热带低压的存在和影响,其次是对降水时间的长度也估计不足。(2)第二阶段浙中南的大暴雨,水汽主要是由热带低压东侧和南侧的偏南或西南气流输送的。热带低压在福建登陆后,与冷空气相遇,移动缓慢,导致低层在浙南有中尺度辐合线长时间维持。两个系统耦合,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又有不稳定能量释放,最终产生了大暴雨。预报偏小的原因是对热带低压的作用估计不足(包括水汽、动力和不稳定能量方面)。(3)第三阶段预报偏大的原因主要是数值预报误差较大。得出的一些启示:预报暴雨时要注意分析降水时间长度,也应重视分析热力条件,以及对数值预报的订正应用。热带系统和中纬度系统相遇,往往会造成大暴雨,主要原因是两个系统耦合会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同时两个系统对峙会使强降水区长时间维持在同一个地方,热带系统附带的急流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能量,所以实际雨量往往会比数值预报更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8·23-24”上海远距离台风大暴雨影响分析
    曹晓岗
    王慧
    [J]. 气象, 2016, 42 (10) : 1184 - 1196
  • [2] 超强台风丹娜丝对1323号强台风菲特极端降水的作用
    谢惠敏
    任福民
    李国平
    马梁臣
    邱文玉
    [J]. 气象, 2016, 42 (02) : 156 - 165
  • [3] 影响辽东半岛两个台风Meari和Muifa暴雨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梁军
    李英
    张胜军
    刘晓初
    [J]. 大气科学, 2015, 39 (06) : 1215 - 1224
  • [4] 1215号“布拉万”台风暴雨及降水非对称性分布的成因分析
    孙力
    董伟
    药明
    朱丹
    李倩
    [J]. 气象学报, 2015, 73 (01) : 36 - 49
  • [5] “菲特”减弱时浙江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周福
    钱燕珍
    朱宪春
    杜坤
    金靓
    [J]. 气象, 2014, 40 (08) : 930 - 939
  • [6] 热带风暴莲花外围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张清华
    吴建成
    刘蕾
    黄彬
    [J]. 气象, 2012, 38 (05) : 543 - 551
  • [7] “环高”热带风暴登陆后路径分析及其对辽宁暴雨影响
    孙欣
    陈传雷
    [J]. 气象科学, 2009, 29 (04) : 4536 - 4540
  • [8] 台风罗莎引发上海暴雨大风的特点及成因
    刘晓波
    邹兰军
    夏立
    [J]. 气象, 2008, 34 (12) : 72 - 78+132
  • [9] AERE台风远距离降水形成机制分析
    范学峰
    吴蓁
    席世平
    [J]. 气象, 2007, (08) : 12 - 16
  • [10] 台风倒槽局地性强降雨分析
    陈小芸
    黄姚钦
    炎利军
    [J]. 气象科技, 2004, (02) : 71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