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郊土地利用结构适宜性评价与协调发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

被引:10
作者
熊剑平 [1 ]
余瑞林 [2 ]
刘承良 [1 ]
袁俊 [3 ]
张红 [2 ]
机构
[1] 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2]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武汉航海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协调发展; 快速城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区用地急剧向城郊扩张,城郊用地结构性冲突与矛盾突出。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应用GIS R/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突出农业大区地位,建设用地增长迅猛,集中分布于纱帽、邓南、湘口等中心城镇;结合SPSS因子分析,建立用地结构适宜性评价模型,开展城郊土地利用结构的适宜性评价:汉南区土地利用方式基本适宜,在中度适宜及其以上的比例达到60%,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保持较好协调程度。但仍存在突出的用地结构性问题:农用地斑块比较零碎,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低,大规模围垦对湖泊、坑塘、河流、湿地产生较大胁迫;居住与工矿用地相对分散,侵占农田现象较严重,据此提出了汉南区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和协调保护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计算智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J].
刘耀林 ;
焦利民 ;
不详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5, (04) :283-287
[2]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J].
郑宇 ;
胡业翠 ;
刘彦随 ;
赵庚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2) :60-65
[3]   基于遥感、GIS的半干旱区旗县域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为例 [J].
宝鲁 ;
玉山 ;
包玉海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S3) :73-76
[4]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J].
焦利民 ;
刘耀林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 (06) :513-516
[5]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GIS实践方法比较研究 [J].
王国杰 ;
周沿海 ;
廖善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94-297
[6]   土地利用改造规划的多因子空间分析 [J].
陈崇成 ;
涂平 ;
黄绚 ;
李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2) :117-122
[7]   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陈健飞 ;
刘卫民 .
资源科学, 1999, (04) :74-77
[8]  
刘彦随著.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