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构型动态评价

被引:22
作者
龙明 [1 ]
徐怀民 [1 ]
江同文 [2 ]
牛玉杰 [2 ]
徐朝晖 [1 ]
陈玉琨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储集层构型; 动态响应特征; 油藏数值模拟; 滨岸相; 隔夹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为例,分析滨岸相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目的层主要存在平行状构型、槽状构型及斜交状构型3种储集层构型模式,建立各类储集层构型模式的概念模型,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及研究区实际生产情况,探讨各构型储集层的动态响应特征;最终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因素分析及动态要素分析,提出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构型动态评价方法,并在研究区进行实际验证,划分出不同储集层构型模式的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状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只体现在垂向上;斜交状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最强,既体现在垂向上又体现在平面上;槽状储集层构型模式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垂向上,而在平面上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在不同的储集层构型模式分布区域,应采用不同的调整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54 / 7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J].
李顺明 ;
宋新民 ;
蒋有伟 ;
刘浪 ;
陈能学 ;
孙景民 ;
李本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474-482
[2]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周振柱 ;
周瑶琪 ;
陈勇 ;
葛云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1) :59-66
[3]   塔里木油田典型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J].
朱卫红 ;
周代余 ;
冯积累 ;
昌伦杰 ;
刘勇 ;
王陶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716-725
[4]   储集层构型研究在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 [J].
曾祥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4) :483-489
[5]   地质模型动态更新方法在关家堡油田的应用 [J].
张伟 ;
林承焰 ;
周明晖 ;
王贺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220-225
[6]   水平井生产数据分析模型 [J].
王晓冬 ;
胡永乐 ;
丁一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1) :99-103
[7]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J].
胡丹丹 ;
唐玮 ;
常毓文 ;
仵元兵 ;
左松林 .
特种油气藏, 2009, 16 (03) :49-52+107
[8]   “动静结合法”在剩余油定量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J].
黄辉 ;
范玉平 ;
孙立旭 .
石油钻采工艺, 2006, (06) :35-38+3
[9]   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模式与剩余油分布——以辽河西部凹陷齐9—欢50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 [J].
李红南 ;
徐怀民 ;
许宁 ;
黄石岩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404-408
[10]   地质综合法预测剩余油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赵红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5) :53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