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46
作者
胡春宏
陈建国
刘大滨
董占地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横断面; 排沙比; 响应关系;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6.11.001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50~2003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分析得出,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发生了明显的淤积萎缩,游荡性河段的萎缩程度大于弯曲性河段,平滩面积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宽深比有增大的趋势,但各河段河型没有发生转化;平滩面积随年来水量和当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宽深比随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增大。由黄河下游排沙比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河段不淤积的花园口临界年均来沙系数约为0.012,临界年平均流量约为1 850m3/s。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下游河道来水偏枯的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不宜也不可能太大,从维持中水河槽和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在花园口年来水量为200~250亿m3时,花园口控制洪峰流量在4 000m3/s左右、年均来沙系数不大于0.012的来水来沙过程比较合适。
引用
收藏
页码:1283 / 12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与造床流量的变化过程研究 [J].
陈建国 ;
胡春宏 ;
董占地 ;
刘大滨 .
泥沙研究, 2006, (05) :10-16
[2]   塑造和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槽措施研究 [J].
胡春宏 ;
郭庆超 ;
陈建国 ;
陈绪坚 .
水利学报, 2006, (04) :381-388
[3]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致灾机理探讨 [J].
姚文艺 ;
李文学 ;
侯志军 ;
常温花 .
水利学报, 2005, (03) :257-264
[4]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特点及其水文学背景 [J].
陈建国 ;
邓安军 ;
戴清 ;
周文浩 .
泥沙研究, 2003, (04) :1-7
[5]  
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M].胡春宏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
[6]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赵业安等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