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成盆环境分析

被引:17
作者
吕俊祥
黄泽光
翟常博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并列和叠加; 盆地原型; 郯庐系断裂带; 秦岭—大别造山带; 南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华北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及郯庐系断裂带活动的制约。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发育的火山岩构造环境和印支、燕山期区域构造演化特性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南华北地区主要经历了挤压、走滑、伸展、弱挤压等构造环境,形成了相应的盆地原型的并列和叠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J].
刘文灿 ;
王果胜 .
现代地质, 1999, (02) :23-29
[2]   含SiO2低于43%的岩石的利特曼“系列指数”的修正 [J].
H.K.勒夫勒 ;
唐月青 .
地质地球化学, 1980, (10) :48-51
[3]  
火成岩的稳定矿物组合计算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意)里特曼(A.Rittmann)著, 1979
[4]   华北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油气分布 [J].
陈光汉 .
石油实验地质, 1990, (01) :1-7
[5]   中国板块构造概况 [J].
杨巍然 ;
王豪 .
地球科学, 1991, (05) :505-513
[6]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古应力场 [J].
万天丰 .
地球科学, 1995, (05) :526-534
[7]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J].
邓晋福,刘厚祥,赵海玲,罗照华,郭正府,李玉文 .
现代地质, 1996, (02) :137-148
[8]   大别造山带140~85Ma热窿伸展作用——年代学约束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马昌前 ;
PW.Reiner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2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