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与拦截效应

被引:49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何丙辉
丁德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西南农业大学
[3] 西南农业大学 成都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 成都 
[5] 重庆北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截留效应; 降水; 影响因素;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4.017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截留、分配与拦截一般通过降水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层、灌草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等组分间的转移过程来实现,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对降水的分配效应是正确评估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对降水分配效应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并指明了目前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对乔木层的大量观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率在9 0%~69 1%左右,树干茎流率在0%~5%间,并受森林类型、林分特征以及降水事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下灌草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对降水的截留分配研究不足,还难于得出可靠的结论,已经制约着我们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截留效应的评估。森林对降水分配过程的建模及其优化研究相对缺乏,这无法使研究结果由点向面进行尺度转换和应用。目前已有的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观测与现象揭示阶段,缺乏对过程与机理的深入研究,也很少进行多因素的动态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限制了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评估。强化对目前最薄弱的环节———灌草层、凋落物层、土壤以及整个系统对降水的分配截留贮存效应的综合定量监测与建模研究是阐明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 [21]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截留动态研究
    赵鸿雁
    吴钦孝
    从怀军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 381 - 385
  • [22] 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的水文特征
    刘寿强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 (03) : 245 - 248
  • [23] 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张玲
    王震洪
    不详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1, (02) : 69 - 73
  • [24]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与湿地松 (Pinus elliotii)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
    申卫军
    彭少麟
    周国逸
    林永标
    李志安
    [J]. 生态学报, 2001, (05) : 846 - 850
  • [25] 滇中华山松人工林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
    孟广涛
    郎南军
    方向京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1) : 78 - 84
  • [26] 滇中高原山地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孟广涛
    郎南军
    方向京
    李贵祥
    袁春明
    温绍龙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 66 - 69
  • [27]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降水及其再分配
    张虎
    马力
    温娅丽
    [J]. 甘肃林业科技, 2000, (04) : 27 - 30
  • [28] 两种不同林分截留能力的比较研究
    范世香
    裴铁番
    蒋德明
    曹成有
    阿拉木萨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5) : 671 - 674
  • [29]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水文功能及其养分动态的研究
    黄忠良
    孔国辉
    余清发
    张志红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2) : 157 - 161
  • [30]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
    万师强
    陈灵芝
    [J].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6) : 557 -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