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水动力学到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32
作者
杨大文
丛振涛
尚松浩
倪广恒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关键词
土壤水动力学;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分-能量-物质循环; 生态水文学;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51288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20世纪80年代,土壤水动力学成为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在此后的30多年中,土壤水动力学得到了巨大发展,并对我国农田水利、水文水资源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土壤水动力学为基础,逐步认识了非饱和土壤中水分与热量、溶质等耦合运移机理与规律,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和传输理论(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简称SPAC理论)。以SPAC理论为基础,农田作物模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本世纪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粮食生产影响的主要工具。与此同时,从农田到区域的水转化机理与规律、不同尺度的农业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等基础科学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逐渐被重视,从而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学以水分-能量-物质耦合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为基础,注重区域气候-植被/作物-水文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问题,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生态和环境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1960—2010年中国主要流域径流量减小原因探讨分析 [J].
张树磊 ;
杨大文 ;
杨汉波 ;
雷慧闽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 (05) :605-613
[2]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进展 [J].
程国栋 ;
肖洪浪 ;
傅伯杰 ;
肖笃宁 ;
郑春苗 ;
康绍忠 ;
延晓冬 ;
王毅 ;
安黎哲 ;
李秀彬 ;
陈宜瑜 ;
冷疏影 ;
王彦辉 ;
杨大文 ;
李小雁 ;
张甘霖 ;
郑元润 ;
柳钦火 ;
邹松兵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4) :431-437
[3]  
Development of a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model (HDS-SPAC) based on hybrid dual-source approach and its verification in wheat field[J]. YANG YuTing 1,SHANG SongHao 1 & GUAN Huade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 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Flinders University,Adelaide 5001,Australia.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10)
[4]   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评述 [J].
杨大文 ;
雷慧闽 ;
丛振涛 .
水利学报, 2010, 41 (10) :1142-1149
[5]   一个预测作物根系层储水量动态变化的概念性随机模型 [J].
罗毅 ;
雷志栋 ;
杨诗秀 .
水利学报, 2000, (08) :80-83
[6]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诚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2) :17+19+21+18+20+22-23
[7]   农药在土壤中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J].
杨大文 ;
杨诗秀 ;
莫汉宏 .
土壤学报, 1992, (04) :383-391
[8]   土壤冻结时水热迁移规律的数值模拟 [J].
胡和平 ;
杨诗秀 ;
雷志栋 .
水利学报, 1992, (07) :1-8
[9]   土壤水运动滞后机理的试验研究 [J].
沈荣开 .
水利学报, 1987, (04) :38-45
[10]  
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尚松浩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