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9
作者
孟庆香 [1 ,2 ]
刘国彬 [2 ]
杨勤科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垂直重心指数; 生态弹性度:黄土高原;
D O I
10.16843/j.sswc.2009.02.009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区域1986—199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预测,采用生态弹性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显著,相对变化量远远大于绝对变化量;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非常剧烈,区域1986—1997年修正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的变化趋势是高覆盖草地>建设用地>其他林地>灌木林地>水田>水体>未利用土地>有林地>旱地>其他草地;土地利用的年均动态变化指数为2.17%,旱地、灌木林地、高覆盖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垂直重心指数上升,水田、其他草地垂直重心指数下降;1986、1997、2008和2019年旱地、有林地和其他草地面积一直在微弱减少,水田、高覆盖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在缓慢持续增加,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出现了先增加后少量减少的趋势;1986、19972、008和2019年生态弹性度分别为5.17、7.30、7.60和7.65,区域生态弹性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呈减小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62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Land use change in Asia and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J].
Zhao, Shuiqing ;
Peng, Changhui ;
Jiang, Hong ;
Tian, Dalun ;
Lei, Xiangdong ;
Zhou, Xiaolu .
ECOLOGICAL RESEARCH, 2006, 21 (06) :890-896
[2]  
Model based analysis of future land-use development in China.[J].Günther Fischer;Laixiang Sun.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1, 1
[3]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M].张汉雄;邵明安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左伟.南京师范大学.2002, 02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生产力关系模拟研究——以王家沟小流域为例 [J].
李忠武 ;
蔡强国 ;
曾光明 .
地理科学, 2007, (01) :53-57
[6]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时空研究 [J].
李晶 ;
任志远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12) :2538-2544
[7]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 [J].
孟庆香 ;
刘国彬 ;
杨勤科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5) :13-19
[8]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动态与生态效应变化——以榆阳区为例 [J].
莫宏伟 ;
任志远 ;
谢红霞 .
干旱区地理, 2005, (03) :352-356
[9]   用马尔可夫理论预测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趋势 [J].
刘启承 ;
熊文强 ;
韩贵锋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07-110
[10]   贵州省关岭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J].
万军 ;
蔡运龙 ;
张惠远 ;
饶胜 .
地理科学, 2004, (05) :57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