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生态位特征

被引:36
作者
康永祥 [1 ]
康博文 [1 ]
岳军伟 [1 ]
梁宗锁 [2 ]
雷瑞德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
关键词
辽东栎; 群落分类; 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陕北黄龙林区辽东栎群落30个样地资料,通过聚类对该群落进行了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B.辽东栎-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C.辽东栎-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D.辽东栎-水栒子(Cotoneasten multtflorus)、E.辽东栎-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F.辽东栎-黄蔷薇(Rosa hugonis)。另外,对各类型辽东栎林和不同坡向辽东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各群落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与坡向关系较大,即北坡>西北坡>东南坡>西南坡>南坡。最后,对辽东栎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组成种类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辽东栎、油松、白桦不仅生态位宽度较大(LB值1.2~1.5),而且三者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大(Oik值0.7~0.9);在现演替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资源利用性竞争;灌木层,土庄绣线菊、榛子、铁杆蒿、黄蔷薇生态位宽度较大(LB>1),而葱皮忍冬、南蛇藤、鼠李、鞘柄菝葜较小(LB为0.4~0.45);生态位重叠值>0.8的种对仅占灌木计算种对的2.8%,而<0.6的种对占87.4%。
引用
收藏
页码:4096 / 41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黄龙山林区不同培育措施对辽东栎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J].
卢彦昌 ;
张文辉 ;
陆元昌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7) :1407-1413
[2]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41-2746
[3]   北京东灵山地区地形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 [J].
刘世梁 ;
马克明 ;
傅伯杰 ;
康永祥 ;
张洁瑜 ;
张育新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04) :496-502
[4]   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 [J].
李 ;
朱金兆 ;
朱清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1) :100-107
[5]   不同生态位计测方法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的应用比较 [J].
张林静 ;
岳明 ;
赵桂仿 ;
张远东 ;
顾峰雪 ;
潘晓玲 .
生态学杂志, 2002, (04) :71-75
[6]   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J].
林思祖 ;
黄世国 ;
洪伟 ;
黄宝龙 ;
俞新妥 .
生态学报, 2002, (06) :962-968
[7]   关帝山神尾沟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J].
张桂莲 ;
张金屯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03) :203-208
[8]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J].
柳江 ;
洪伟 ;
吴承祯 ;
毕晓丽 ;
闫淑君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02) :11-16
[9]   贡嘎山东坡植被垂直带谱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分析 [J].
沈泽昊 ;
方精云 ;
刘增力 ;
伍杰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721-732
[10]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吴彦 ;
刘庆 ;
乔永康 ;
潘开文 ;
赵常明 ;
陈庆恒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64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