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糊性的常见生成机制探析

被引:3
作者
韩媛
范武邱
机构
[1] 中南大学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 分歧; 常见生成机制;
D O I
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13.06.007
中图分类号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尽管模糊语言学研究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学者们对模糊语言到底包不包括歧义、双关、一词多义以及概括性等语言形式意见分歧非常大。有学者热衷于从不同角度对类似"fuzziness、vagueness、generality、ambiguity"甚至"ambivalence"等表示"不清楚"的概念加以区分。其实,关键是要认清各种"不清楚"的概念在语用上如何表现出"模糊"。本文对语言模糊性的常见生成机制进行了探析。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52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模糊语言研究中凸现出的几个问题 [J].
范武邱 .
现代外语, 2007, (02) :155-162+219
[2]   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看模糊语言 [J].
赵亮 .
外语学刊, 2004, (02) :80-83
[3]   论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J].
胡和平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5) :32-37+91
[4]   试论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 [J].
陈家旭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5) :106-108
[5]   模糊理论与现代修辞学 [J].
韩庆玲 ;
魏小伟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1) :4-7
[6]   言语模糊段落及其文体功能说略 [J].
索玉柱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01) :30-35
[7]   论含蓄的生成基础 [J].
骆泽松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8, (03) :35-42
[8]   小议《边城》的“留白”笔法 [J].
邓琼 .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1) :27-30
[9]   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J].
吴世雄 ;
陈维振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04) :14-19+80
[10]   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 [J].
吴世雄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1)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