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12年效果

被引:5
作者
陆建华
孙宗棠
朱源荣
倪正平
黄飞
陈建国
机构
[1] 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江苏启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江苏启东,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江苏启东,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江苏启东,江苏省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江苏启东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酵母重组疫苗; 免疫预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6 [预防接种、计划免疫、药物预防];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评价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 (基因疫苗 )的免疫效果与免疫持久性 ,为基因疫苗的推广应用及高危新生儿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985年~1986年HBsAg ( +)产妇93例及所生的新生儿94例 ,按0、1、6免疫程序接种美国Merck基因疫苗 (5μg/剂 ) ;分别于免疫接种后6个月、12个月及12周岁后采血用放射免疫法 (RIA)作HBsAg及抗 HBs检测。[结果]新生儿接种基因疫苗12年后 ,母亲HBsAg 阳性但HBeAg阴性者 (单阳性 )的HBsAg阳性率为4.17% ,显著低于母亲HBsAg 及HBeAg均阳性者 (双阳性 )的23.40 % (P<0.05)。两组对象12周岁时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1.66 %与74.00 %。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未显示出能提高基因疫苗接种者的HBsAg阻断率及抗 HBs血清阳转率 (P>0.05)。[结论]Merck基因疫苗的短期和远期免疫效果可以肯定 ,其对于乙肝高危产妇所生儿童的有效保护率至少可以持续12年。联合使用HBIG并不增加基因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基因疫苗可以取代乙肝血源疫苗 ,并将在乙肝免疫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 [J].
单爱兰 ;
冯秀兰 ;
张立萍 ;
王国娟 ;
李志刚 ;
陈继勇 .
中国公共卫生, 1999, (02) :31-31
[2]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人体免疫效果观察 [J].
梁争论 ;
李艳萍 ;
赵桂珍 ;
荆庆 ;
时景璞 ;
杨超美 ;
尹爱红 ;
吴小音 ;
李成明 ;
张华远 ;
李河民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 (01) :26-28
[3]   关于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应用前景的探讨 [J].
杜克洪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05) :55-56
[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免疫学预防的研究进展 [J].
于广军 .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6, (04) :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