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集约化利用评价2010—2016

被引:20
作者
王向东 [1 ,2 ,3 ]
沈孝强 [1 ]
王振波 [3 ]
刘小茜 [3 ,4 ]
机构
[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 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化利用; 单种生产率; 复种生产率; 集约化度; 增长核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针对现有研究未明确集约和粗放的具体界限、初始依赖性强和横向可比性差、未区分耕地初级利用和次级利用等缺陷,本文综合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和集约化度测算方法,开展针对动态过程的耕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在对农业生产增长来源进行核算分解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利用的初级、次级和综合集约化度测算模型,实证评价了全国2010—2016年的耕地集约化利用情况。研究指出,集约化度等于0. 5是耕地集约化利用与粗放化利用的具体界限,依据集约化度大小可将耕地利用归属为完全粗放化、高度粗放化、粗放化优势、集约化优势、高度集约化、完全集约化等不同模式。研究发现:2010—2016年整体而言,全国耕地利用综合集约化度大小为1. 11,初级集约化度(0. 35)小于次级集约化度(0. 76),表明全国农业产出(粮食产量)的增长整体上是在耕地投入数量下降情况下完全依靠耕地复种生产率提高而实现,且是以耕地单种生产率提高为主要途径、以耕地复种指数提高为次要途径。分年度来看,全国耕地利用综合集约化度大小基本呈现出连续下降态势,初级和次级集约化度都存在较大幅度年际波动,反映出全国耕地利用综合集约化动力在持续减弱,初级和次级集约化进程都不够稳定。横向比较来说,浙江、上海和北京的耕地综合利用均属于粗放化模式,而青海、贵州、宁夏和甘肃的耕地综合利用都处于完全集约化进程,表明发达地区的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并不一定高,不发达地区的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并不一定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黄淮海平原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J].
石淑芹 ;
韩玉 ;
余文涛 ;
曹玉青 ;
蔡为民 ;
杨鹏 ;
吴文斌 ;
余强毅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8, 28 (11) :1626-1640
[2]   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态势与驱动力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J].
何坚坚 ;
庞博 ;
张鹏岩 ;
闫宇航 ;
岑云峰 ;
杨肖杰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8 (04) :404-414
[3]   基于ArcGIS和熵值法的四川省各市州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研究 [J].
赵曦 ;
陈静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5 (03) :625-631
[4]   耕地集约化利用研究进展评述 [J].
龙禹桥 ;
吴文斌 ;
余强毅 ;
胡琼 ;
陆苗 ;
陈迪 .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 (02) :337-350
[5]   快速城镇化地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J].
马聪 ;
刘黎明 ;
袁承程 ;
任国平 .
中国土地科学, 2017, 31 (10) :69-78
[6]   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政策启示 [J].
于元赫 ;
李子君 .
中国土地科学, 2017, 31 (04) :52-60
[7]   耕地集约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J].
石淑芹 ;
曹玉青 ;
吴文斌 ;
杨鹏 ;
蔡为民 ;
陈佑启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07) :1210-1222
[8]   基于能值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分析(英文) [J].
谢花林 ;
何亚芬 ;
邹金浪 ;
吴群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10) :1412-1430
[9]   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J].
王向东 ;
龚健 .
经济地理, 2016, 36 (05) :17-25
[10]   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J].
吕晓 ;
牛善栋 ;
李振波 ;
黄贤金 ;
钟太洋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8) :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