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从“年、月、日”的同类性谈起

被引:15
作者
陆丙甫
屈正林
机构
[1] 江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时间表达; 序量词; 词类; 语言直觉; 语言临摹性;
D O I
10.13724/j.cnki.ctiw.2005.02.002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语法学界一般把"年、日"和"月"分别看作量词和名词。这跟人们的语感很不一致。本文根据马庆株(1990)提出的"序量词、基量词"概念指出作为序量词,"年、月、日"之间并没有区别,这样可解释一般人把三者看作同类词的语言直觉。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序量词为参照点,对时间表达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从大时间单位"世纪"到小时间单位"秒",相应词语的语法性质呈现出连续性的渐变。这些单位都有序量词形式,但大单位同时具有名词形式而没有相应基量词,小单位同时具有基量词形式而没有相应名词。本文也对此现象从认知角度作了尝试性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116 +1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 [J].
陆丙甫 .
当代语言学, 2001, (04) :253-263+316
[2]   词性标注问题两则 [J].
陆丙甫 .
辞书研究, 1983, (05) :2-10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 语文出版社 , 李行健主编, 2004
[4]  
语法讲义[M]. -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2
[5]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 -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0
[6]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 - 商务印书馆 , 丁声树等著,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