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及其演变过程

被引:11
作者
李升发 [1 ,2 ]
董玉祥 [2 ]
机构
[1] 广州地理研究所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土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垂直分层模式; 广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城市中不同高程上的土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不一,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布模式。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比较1990、1995、2000、2005和2009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点发现,每个地类均有相对集中分布的高程级,而垂直分布的最大变化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园地在第3至第10高程级(1~90 m)之间对耕地和林地的快速侵占。总结各高程级上的优势地类可得出典型的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按照第一优势地类对各分层进行命名,结果显示随高程增大将依次出现耕地层、河流层、城镇层、园地层、林地层。最后应用生态学上的群落演替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解释,以及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推导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演替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19 / 102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J].
马士彬 ;
张勇荣 ;
安裕伦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3) :489-496
[2]   巴中市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 [J].
陈楠 ;
杨武年 ;
李娟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1) :185-188+263
[3]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分析——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 [J].
梁发超 ;
刘黎明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138-2144
[4]   大亚湾近岸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地貌因子关系分析 [J].
张丹丹 ;
杨晓梅 ;
苏奋振 ;
杜云艳 ;
孙晓宇 ;
薛振山 .
资源科学, 2010, 32 (08) :1551-1557
[5]   深圳市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的影响 [J].
卜心国 ;
王仰麟 ;
沈春竹 ;
张小飞 .
地理研究, 2009, 28 (04) :1011-1021
[6]  
胶东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J]. 斯钧浪,齐伟,曲衍波,李乐.应用生态学报. 2009(03)
[7]   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与空间扩展——以北京市海淀区和延庆县为例 [J].
陈利顶 ;
杨爽 ;
冯晓明 .
地理研究, 2008, (06) :1225-1234+1481
[8]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J].
崔卫国 ;
文倩 ;
刘艳艳 ;
吴大放 ;
杨君 .
资源科学, 2008, (02) :228-234
[9]   地形因子对京西门头沟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冯朝阳 ;
于勇 ;
高吉喜 ;
韩永伟 .
山地学报, 2007, (03) :274-279
[10]   1990年以来广州市土地覆被景观的时空梯度分异 [J].
龚建周 ;
夏北成 .
地理学报, 2007, (02) :1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