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矮生玉米种质资源的发现与遗传鉴定

被引:7
作者
石云素
于永涛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分子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玉米; 矮生资源; 遗传鉴定;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8.04.012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玉米矮生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2002年在玉米种质资源扩繁与鉴定过程中,从玉米自交系K36中发现一株矮生突变体。随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了纯合一致、稳定的矮生自交系,命名为矮2003。该矮秆材料在北京表现株高62.1cm,植株清秀,茎秆坚硬,结实正常。于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该材料显示其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矮2003与正常玉米自交系测交F1呈现高秆,F2与BC1高、矮秆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与1∶1,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受一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所携带的矮生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玉米Dwarf8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新的玉米显性矮秆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J].
张素梅 ;
刘凤军 ;
刘保申 ;
王立静 ;
董树亭 .
玉米科学, 2007, (03) :15-18
[2]   矮生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利用 [J].
李钟 ;
郑祖平 ;
张国清 ;
何川 .
玉米科学, 2006, (01) :76-78
[3]   玉米矮化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J].
田齐建 ;
乔治军 ;
董存吉 ;
穆志新 .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02) :23-26
[4]   矮秆玉米的选育与利用 [J].
魏国才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03) :3-5
[5]   玉米矮生基因遗传及其利用 [J].
樊景胜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01) :30-31
[6]   玉米br-2矮生基因利用的研究 [J].
崔绍平 ;
孙世珍 ;
徐有 ;
郑积德 ;
李洪杰 .
华北农学报, 1990, (02) :7-12
[7]   玉米的矮生基因及其遗传效应 [J].
戴景瑞 .
遗传, 1979, (05) :40-43
[8]  
Physiological genetics of the dominant gibberellin-nonresponsive maize dwarfs, Dwarf8 and Dwarf9[J] . Rodney G. Winkler,Michael Freeling.Planta . 199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