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油藏高含水期零散新井的挖潜模式研究

被引:2
作者
刘朝霞 [1 ]
邹连鹏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采油二矿机关
关键词
断块油藏; 控油模式; 开发技术界限;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采出程度评价; 损失储量; 新井政策界限; 新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47 [断块油田、多断层油田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断块油藏中利用老井无法控制的剩余油储量规模较小、不适合部署成套新井、大面积完善井网、整体挖潜的状况,在构造、储层、开发一体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块油藏高含水期零散调整型新井挖潜模式研究。从新井挖潜的内涵出发,在"断层分割、弱驱控油"理论指导下,围绕利用老井开发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采出程度、损失储量等技术界限展开分析、论证。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挖潜模式,对提升零散调整型新井设计效果、提高开发经济效益,行之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J].
常毓文 ;
袁士义 ;
曲德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97-100
[2]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J].
李阳 ;
王端平 ;
刘建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91-96
[3]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主要矛盾机理及合理井距分析 [J].
王端平 ;
时佃海 ;
李相远 ;
陈光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87-89
[4]   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J].
何琰 ;
余红 ;
吴念胜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1) :24-26+35
[5]   油层微型构造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以胜坨、孤岛油田为例 [J].
李兴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7, (02) :53-59